顾小东律师
顾小东律师法律网
25.nj64.com
南京顾小东律师电话025-84110110

子女对继母有抚养义务吗?

子女对继母有抚养义务吗?
  
  为了使孩子能健康的成长,我国现行法规定,父母必须将孩子抚养至成年,相应的,为了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子女在父母年老,生活不能自理后需要履行赡养义务。对于再婚家庭来说,子女对继母有抚养义务吗?根据法律的规定,赡养主体有哪些呢?
  
  一、子女对继母有抚养义务吗?
  
  有没有赡养继母的义务,首先要了解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和亲生子女的关系是一样的。如果继子女没有成年,或成年后不能独立生活,就可以像亲生子女一样要求继父母履行抚养义务。继父母要求继子女履行赡养义务也有一个前提,就是继父母曾经抚养了未成年继子女。
  
  二、赡养老人的法定义务人有哪些
  
  我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第11条规定:“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子女,是指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继子女。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是指老年人的孙子女、外孙子女。
  
  (一)子女
  
  我国《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第26条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实践中,以下与子女履行赡养义务有关的六个问题需要明确:
  
  1、父母无力抚养幼年时的子女的,子女独立后应当履行赡养义务。
  
  虽然《民法典》为父母子女间规定了互相扶养的对等的权利义务,但这并不是说这两个权利是必须“等价交换”的,子女不能将父母是否对其履行了抚养教育义务作为自己履行赡养父母义务的前提。因此,子女对老年父母的赡养义务不得以此为由而解除。
  
  2、因父母的错误行为给子女造成心灵、身体伤害的,子女是否有赡养老年父母的义务。
  
  父母在抚养子女过程中,他们的一些一般性错误行为曾给子女造成心灵伤害的,子女成年之后,应当自觉履行赡养老年父母的义务。但是,父母犯有严重伤害子女感情和身心健康的罪行的,原则上丧失了要求被害子女赡养的权利。这些情形包括:父母犯有杀害子女的罪行的,父亲奸污女儿的,父母犯有虐待、遗弃子女罪行的等等。
  
  3、没有经济收入的已嫁女儿有无赡养义务。
  
  出嫁女儿本人没有收入的,不能作为拒绝履行赡养老年父母义务的理由。因为她们从事的家务劳动与丈夫谋取生活资料的劳动具有同等价值,其丈夫劳动所得的收入属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双方对夫妻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分权,可从夫妻共同财产中支付赡养费。
  
  4、赡养父母不能以“分家析产”为条件。
  
  子女赡养父母是法定义务,不受父母有无财产、是否分过家以及分家是否公平的影响。
  
  5、子女怎样分担赡养扶助义务。
  
  父母有多个子女的,应当共同承担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每位子女承担义务的多少,应当根据各个子女的生活、经济条件进行协商。子女不能以父母对其年幼时的关心、疼爱程度或者结婚时资助的多少作为砝码来衡量赡养扶助义务的多少。
  
  至于赡养扶助父母的方式,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对于不在父母身边的子女,可定期支付一定数额的赡养费;与父母共同生活的子女还应当经常关心、照料父母的生活;当父母由于生病,生活不能自理时,子女除应分担为其治病所需的医药费、手术费、住院费等外,还应承担照顾、护理父母的义务。
  
  6、儿子(女儿)去世后儿媳(女婿)是否有赡养公婆(岳父母)的义务。
  
  儿媳(女婿)与公婆(岳父母)的关系是因婚姻而成立的姻亲关系。儿子(女儿)去世后,因儿子(女儿)与媳妇(女婿)的婚姻关系消灭而使得儿媳(女婿)与公婆(岳父母)的姻亲关系亦不复存在。
  
  儿媳(女婿)是否承担赡养公婆(岳父母)的义务,我国法律未作明确规定。因此,不能强令儿媳(女婿)承担此项义务。
  
  (二)继子女
  
  继父母和继子女的关系,是因子女的生父或生母再婚而形成的。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二条第2款规定:“继父或继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本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
  
  根据该法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继父母与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之间产生以下权利义务关系:
  
  1、继父母有扶养教育继子女的义务;
  
  2、继父母有管教保护未成年继子女的权利义务;
  
  3、继子女有赡养扶助继父母的义务;
  
  4、继父母继子女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实践中,以下两个问题需要明确:
  
  1、生父母与继父母离婚后,受继父母抚养教育的继子女应当履行赡养义务。
  
  《民法典》规定,继父母与继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与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相同。
  
  当生父母与继父母离婚后,虽然继父母子女关系不再存在,但是,继子女受继父母抚养的事实不能消失,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已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不能自然终止。
  
  因此,当生父母与继父母离婚后,受继父母抚养教育长大成人且有负担能力的继子女,对年老体弱、生活困难的继父母应尽赡养抚助的义务。
  
  2、继子女对未尽抚养义务的继父母是否有赡养义务。
  
  继父母子女关系是由于生父或生母再行结婚,子女与继母或继父之间形成的关系。
  
  根据法律规定,继父母和未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之间,形成的是姻亲关系,相互间并无权利义务关系。
  
  因此,未受继父母抚养教育的继子女,没有赡养继父母的法定义务。但是,对于继子女主动承担赡养扶助义务的行为应当予以鼓励和支持。
  
  (三)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四条规定,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或者子女无力赡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义务。
  
  由此可见,孙子女、外孙子女对祖父母、外祖父母产生赡养义务应满足两个条件:
  
  1、孙子女、外孙子女须有负担能力。
  
  无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如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就无法承担赡养祖父母、外祖父母的责任。
  
  2、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子女已经死亡或者子女无力赡养,而且本人需要赡养。
  
  对有固定收入或其他经济来源,生活上完全可以自理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其孙子女、外孙子女即可以免除赡养义务。
  
  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子女尚在,但已丧失赡养扶助能力的,其孙子女、外孙子女也应承担此项义务。
  
  若继母没有抚养孩子,那么继子女也无须履行赡养的义务。但这仅是从法律的角度来看问题,为了社会道义,若继母没有人赡养,继子女也应该履行赡养义务。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顾小东律师,手机:025-84110110

@顾小东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现专注于经济合同、刑事犯罪、法律顾问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熟悉公司、企事...More>>

·酒精本就是一个慢慢发酵的过程
      酒精本就是一个慢慢发酵的过程,生活中几乎是绝大多数的只要是喝酒以后开车的这些人员全部都已经被依律严惩了,不过在政府如此高压的政策之下却仍然有......


·交强险允许过期多少天
      交强险过期时间不能超过最后一天有效期的24小时,一旦超过就视为脱保。交强险属于强制险,如果没有购买就不能上路行驶,一旦被交警发现就会被处以罚款......


·提起管辖权异议的主体有哪些
      提起管辖权异议的主体有哪些所谓管辖权异议的主体,是指在民事诉讼中有权提出管辖权异议的人。民事诉讼法第127条对管辖权异议主体的表述为“当事人”,......


·仓储合同的主要条款
      仓储合同应具有以下主要条款:  一、仓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住所;  二、仓储物的品名或品类;  三、仓储物的数量、质量包装。本......


·犯罪中止跟未遂怎么区别
      犯罪中止跟未遂怎么区别?1、发生的时间不同。犯罪未遂发生在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以后,犯罪预备阶段不存在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则要求必须在犯罪过程中放弃......


·失业保险金是由认谁支付
      失业保险金是由认谁支付如果用人单位缴纳了失业保险,失业金由失业保险支付。《实施若干规定》第十三条 失业人员符合社会保险法第四十五条规定条件的......


·股东可以参与经营吗
      股东可以参与经营吗一、股东可以参与经营吗股东是否直接参与公司的管理取决于股东个人和公司经营实际,按公司法规定或公司章程规定,股东有权直接......


·土地使用权最早到期是多少呢,土地管理办法有什么
      土地使用权最早到期是多少呢,土地管理办法有什么土地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不少人努力工作都是为了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和房屋,这也是由于中国土......


·离婚以后如何争取抚养权
      离婚以后如何争取抚养权?作为女方,以下情形争取到女儿抚养权的可能性较大:1、两周岁以内的子女一般随母亲生活。如果孩子年龄在两周岁以内,双方都争......


·个体工商户与工人劳动关系还是雇佣关系?
      个体工商户为了扩大自己的服务或规模,往往会雇佣劳动者进行帮助,那么这些人与个体工商户之间是属于劳动关系还是雇佣关系呢?个体工商户与工人劳动关......


·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商品房遗产税怎么收?
      一、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商品房遗产税怎么收?目前我国还没有开征遗产税。继承人在房管局办理继承房产的手续不需要交税,但是房屋在办理继承的过程中,......


首 页 | 法律咨询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3 顾小东律师 All rights reserved.
律师热线:025-84110110
025-84110110
点击这里给顾小东律师发消息


在线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