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抚养费多少钱 孩子抚养费的给付期限是多久
一、离婚抚养费多少钱
在离婚案件中,人民法院在确定子女抚养费的数额时,一般是根据以下三大标准来确定:(1)子女的实际需要。(2)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3)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2、抚养费给多少,具体数额如何确定?根据司法解释,夫妻双方离婚后,孩子的抚养费可按以下标准支付:(1)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2)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3)有特殊情况的,可适当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
二、离婚后孩子抚养费应给到什么时候,孩子抚养费的给付期限
抚养费主要是父母离婚后对未成年子女应尽的抚养义务的体现,所以抚养费原则上的给付期限是到子女成年。子女抚育费给付期限包括原则期限和特殊期限两种:1、原则期限:根据子女成年的含义,原则期限一般是支付到子女18周岁为止。如果子女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以其劳动收入为其主要生活来源,并能维持当地一般生活水平的,父母也可停止给付抚育费。也就是16周岁以下,父母必须支付抚养费,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视情况给付,18周岁以上就不再给付。2、特殊期限:一些特殊情况下虽然子女成年,但如果父母有经济负担能力,仍要负担其抚养费,其停止期限视具体情况而定,包括以下三种情况:(1)成年子女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但其收入不足以维持生活的;(2)成年子女尚在校就读的;(3)成年子女确无生活能力和条件的。如果有上述特殊情况之一的子女,有负担能力的父母仍要负担抚养费,这也是为了合理维护子女的利益。毕竟现实生活中孩子18岁才刚上大学,正是需要钱的时候,如果孩子父母是在孩子小时候离婚,按当时生活水平确定的抚养费不可能满足大学学习生活的需要。再如一些特殊的孩子,身体残疾或者自闭症,可能一生都无法独立生活,这种情况更不能因为其成年就终止支付抚养费,这也体现了法律的公平正义。本身父母离婚对孩子的伤害就比较大了,要是因为无法协商处理孩子抚养问题而对簿公堂的话,这对孩子来讲就是更不利的,因此出于对孩子的考虑,建议离婚夫妻尽量协商约定孩子的问题,减少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具体离婚抚养费多少钱,我们已经在上文中做出了介绍,要是你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的专业律师。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顾小东律师,手机:025-84110110
@顾小东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现专注于经济合同、刑事犯罪、法律顾问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熟悉公司、企事...More>>
·注册公司房屋租赁合同承租人填谁
注册公司之前需要有个固定的工作地,还要租赁房屋,租赁房屋需要签订合同。但是公司租赁房屋不同意个人租赁房屋,对于承租人有严格的规定,那么签订租......
·危害公共安全罪应该如何谅解
犯罪嫌疑人向受害人赔偿、并且认罪态度良好的,可以取得被害人的谅解,得到受害者写的谅解书。对于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的,综合考虑犯罪......
·共同危险行为高空坠物行为两者有什么区别?
1、共同危险行为是数人共同实施危险行为,而高空抛掷物致人损害则只有一人实施侵权行为,但该人混杂在一定范围内,无法确认究竟是谁实施了侵权行为。2......
·土地使用证是宅基证吗
土地使用证是宅基证吗房屋的拥有涉及了很多的证件,像产权证、宅基地证、土地使用证等等,但是很多人对于它们的概念和区别都不是特别了解。其中土地......
·项目制劳动合同试用期是多久?
项目制劳动合同试用期是多久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
·民法总则189条规定的是什么?
民法总则189条规定的是什么随着《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颁布,《民法总则》将被废止。一、《民法典》189条规定的是什么?第一百八十......
·未成年犯罪法律援助如何申请?
在公民的权益遭受到他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侵害时,受到侵害者可以向司法机关提出得到司法救济的请求,对于那些必须参与诉讼,但是却没有经济能力聘请......
·工伤职工去哪里申请工伤鉴定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申请工伤鉴定......
·公司加班工资规定包括哪些
公司加班工资规定包括哪些加班获得加班工资是劳动者的权利,也是用人单位的义务。但是很多劳动者对于加班工资的规定不熟悉,导致自己的利益被侵害都......
·父母财产子女继承顺序是怎么规定的
父母财产子女继承顺序是怎么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九条:继承权男女平等。第十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