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对丢失枪支不报罪进行认定
一、如何对丢失枪支不报罪进行认定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和国家对枪支的管理制度。枪支县有较大的杀伤力,一旦丢失,对社会即构成严重的威胁。为了确保公务用枪的安全,《枪支管理法》对公务用枪的日常管理有严格的规定,要求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必须妥善保管枪支,确保枪支的安全,严防发生枪支被盗、被抢、丢失或者其他事故。这是依法配备公务用枪人员应尽的职责。
2、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丢失枪支后不及时报告,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3、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可以配备公务用枪的有:
(1)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机关的人民警察,人民法院的司法警察,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和担负案件侦查任务的检察人员,海关的缉私人员。
(2)国家重要的军工、金融、仓储、科研等单位的专职守护、押运人员在行守护押运任务时确有必要使用枪支的。
4、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枪支丢失但不及时报如果不知道枪支丢失而没有报告的,不构成本罪。行为人对于枪的丢失,可能是出于过失,但不及时报告,却是出于故意。
二、丢失枪支不报罪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1、认定本罪的罪过形式是过失与实际情况不符。行为人丢失枪支后,对于枪支流失于社会对公共安全的潜在危险,理智正常的人都能够预见,因此不存在疏忽大意成立的余地。如果已经预见发生严重后果的可能性,却因为怕受到处分而不及时报告,对危害后果的发生怀着侥幸的心理以致严重后果发生,只能认定行为人为是“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即间接故意),而不能认定为“轻信能够避免”。
2、本罪存在间接故意成立的可能,即行为人丢失枪支后不及时报告,对严重后果的发生听之任之。
3、不能排除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基于直接故意的心理态度。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在法律上的地位是相同的,既然间接故意可以构成,直接故意当然也可以构成;而且,不排除在某些情况下,行为人出于其他的目的(例如报复社会)而对严重后果的发生持希望的态度。因此,笔者认为,本罪主观方面是不可能基于过失的心理态度的,只能认定本罪为故意犯罪。
一般只有取得了相应资格之后,才能配枪,这种情况下持有枪支刑行为才会认定为合法的。而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您所配备的枪支一旦发生被盗、被抢或者丢失的事件,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以免造成严重后果。当然,构成丢失枪支不报罪的,要求行为人主观上是具有故意才行。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顾小东律师,手机:025-84110110
@顾小东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现专注于经济合同、刑事犯罪、法律顾问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熟悉公司、企事...More>>
·承包35年的土地确权后被高速路征用怎么赔偿?
承包35年的土地确权后被高速路征用怎么赔偿?《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征收耕......
·办营业执照需要什么东西?
一、办理企业工商营业执照(一)所需资料1、公司名称(3个以上公司备选名称)公司注册营业执照2、公司注册地址的房产证及房主身份证复印件(单位房......
·非法解除劳动关系怎么赔偿
非法解除劳动关系怎么赔偿1、对劳动者的经济补偿金,由用人单位一次性发给。2、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以及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
·抽逃出资罪的危害是什么
抽逃出资罪的危害是什么公司对抽逃出资的股东可以要求其补足出资,且抽逃出资的股东不可以诉讼时效经过抗辩,即,抽逃出资的股东对公司补足出资的责任......
·行政赔偿归责原则有哪些?
行政赔偿归责原则有哪些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为从法律上确定和判断国家应否承担法律责任提供了最根本的依据与标准,它对于确定行政赔偿的构成要件及免......
·婚后7年离婚财产如何分割?
婚后7年离婚财产如何分割?离婚财产分割即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是指离婚时依法将夫妻共同财产划分为各自的个人财产。现行《婚姻法》第17条到第19条明......
·有乙肝能取得孩子抚养权吗
女方如果有乙肝离婚的时候争取到抚养权的可能性就非常小,因为乙肝是属于传染性疾病之一,孩子在没成年之前身体各方面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都是非常的低的......
·侵犯著作财产权怎么处理?
侵犯著作财产权怎么处理?一、侵犯著作财产权怎么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十四条著作权纠纷可以调解,也可以根据当事人达成的书面仲......
·工伤认定是证明什么材料?
工伤认定是证明什么材料?工伤认定是证明证明职员所受的伤是工伤的材料。二、申请工伤认定需要提供哪些材料?(一)工伤认定申请表;(二)职工本人身......
·根据法律规定如何正确订立遗嘱?
根据法律规定如何正确订立遗嘱?一、根据法律规定如何正确订立遗嘱?根据法律规定,正确订立遗嘱需要具备一定条件。这些条件包括:1、立遗嘱人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