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证据交换规定有哪些?
在民事诉讼中,证据是决定法院判决的基础,一切事实都应当通过双方提供的证据加以判断。根据法律的相关规定,只有经过质证的证据才可以作为定案的依据。这就要求证据要提前交换,让对方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质证。下面我们就为您总结了民事诉讼证据交换规定的相关法律知识。
一、证据交换的概念
证据交换是指庭审前双方当事人在法官的主持下交流案件的事实和证据方面的信息。
二、证据交换的目的
为了固定证据,固定当事人争议焦点。就其本质来看,仍是法院进行审前准备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双方当事人了解对方掌握证据的情况,而产生正常意义上的有效抗辩,同时,法院通过证据交换,熟悉案情,以便开庭审理能够集中有效进行,提高诉讼效率。
三、证据交换的规定
1、人民法院对于证据较多或者复杂疑难的案件,应当组织当事人在答辩期届满后、开庭审理前交换证据。
2、交换证据的时间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也可以由人民法院指定。
3、人民法院组织当事人交换证据的,交换证据之日举证期限届满。当事人申请延期举证经人民法院准许的,证据交换日相应顺延。证据交换应当在审判人员的主持下进行。
4、在证据交换的过程中,审判人员对当事人无异议的事实、证据应当记录在卷;对有异议的证据,按照需要证明的事实分类记录在卷,并记载异议的理由。通过证据交换,确定双方当事人争议的主要问题。
5、当事人收到对方交换的证据后提出反驳并提出新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当事人在指定的时间进行交换。
6、证据交换一般不超过两次。但重大、疑难和案情特别复杂的案件,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再次进行证据交换的除外。
7、当事人举证期限届满后提供的证据不是新的证据的,人民法院不予采纳。
8、当事人经人民法院准许延期举证?但因客观原因未能在准许的期限内提供,且不审理该证据可能导致裁判明显不公的,其提供的证据可视为新的证据。
综上所述,民事诉讼证据交换规定并没有成体系的法律条文只是散见于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中。一般来说,证据需要提前提交法庭,由对方在举证期答辩期内进行质证。这样既提高了法庭审判的效率,又可以充分的发挥质证的作用。对于这方面如果还有疑问,请您咨询的律师们,他们会给您更为详细的答案。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顾小东律师,手机:025-84110110
@顾小东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现专注于经济合同、刑事犯罪、法律顾问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熟悉公司、企事...More>>
·小三有了孩子原配能告重婚吗?
小三有了孩子原配能告重婚吗?婚内出轨并有私生子的行为,并不是构成重婚罪的构成要件;重婚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与配偶登记结婚,与他人又登记......
·工程质量法律法规有哪些?
不管是工程项目的所有者还是日后会使用到这个建筑的公民都会对施工方建造的工程质量表示高度的重视,因为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经济上的利益以及公民本......
·销售商标侵权犯罪量刑标准是什么?
销售商标侵权犯罪量刑标准是什么?依据我国法律规定,没有经商标注册人许可,若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构成犯罪,除赔偿被侵权人的......
·用人单位不服劳动仲裁怎么办?
用人单位不服劳动仲裁怎么办?当劳动者同用人单位发生劳动纠纷时,选择劳动仲裁无疑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一般来说,只要不是很复杂的案件,劳动仲裁委员......
·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量刑规定是什么?
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量刑规定是什么?《刑法》第一百六十条规定,在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
·公司工资制度的内容有哪些
公司工资制度的内容有哪些第一章总则一、按照公司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遵照国家有关劳动人事管理政策和公司其他有关规章制度,特制定本方案。......
·购销合同违约金的规定有哪些内容?
购销合同违约金的规定有哪些内容?一、购销合同违约责任条款《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
·最新走私贵重金属罪既遂处罚标准是怎么样的?
最新走私贵重金属罪既遂处罚标准是怎么样的?非法收购、倒买倒卖、走私黄金情节严重的,均应追究刑事责任。走私贵重金属罪本罪是指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
·出具的欠条有效期是几年?
出具的欠条有效期是几年?一、出具的欠条有效期是几年?欠条的有效期是永久的,已注明履行清偿欠款日期的欠条诉讼时效期限从注明清偿欠款日期的当日......
·对方不承认收到钱如何处理
可以报警处理。因为当事人确实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且隐瞒了真相,骗取了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涉嫌诈骗罪,可以追究对方的刑事责任。《刑法》第二百六十......
·房屋过户费用由谁承担?
一、房屋过户费用由谁承担1、我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办理房屋产权变更登记,是房屋交易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而《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