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
第一条:为明确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责任,维护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赔偿劳动者损失:
(一)用人单位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即招用后故意不按规定订立劳动合同以及劳动合同到期后故意不及时续订劳动合同的;
(二)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订立无效劳动合同,或订立部分无效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侵害女职工或未成年工合法权益的;
(四)用人单位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第三条:本办法第二条规定的赔偿,按下列规定执行:
(一)造成劳动者工资收入损失的,按劳动者本人应得工资收入支付给劳动者,并加付应得工资收入25%的赔偿费用;
(二)造成劳动者劳动保护待遇损失的,应按国家规定补足劳动者的劳动保护津贴和用品;
(三)造成劳动者工伤、医疗待遇损失的,除按国家规定为劳动者提供工伤、医疗待遇外,还应支付劳动者相当于医疗费用25%的赔偿费用;
(四)造成女职工和未成年工身体健康损害的,除按国家规定提供治疗期间的医疗待遇外,还应支付相当于其医疗费用25%的赔偿费用;
(五)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
第四条:劳动者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劳动者应赔偿用人单位下列损失:
(一)用人单位招收录用其所支付的费用;
(二)用人单位为其支付的培训费用,双方另有约定的按约定办理;
(三)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四)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
第五条: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按《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的规定支付用人单位赔偿费用。
第六条: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除该劳动者承担直接赔偿责任外,该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其连带赔偿的份额应不低于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总额的70%。向原用人单位赔偿下列损失:
(一)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二)因获取商业秘密给原用人单位造成的经济损失赔偿本条第(二)项规定的损失,按《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的规定执行。
第七条:因赔偿引起争议的,按照国家有关劳动争议处理的规定办理。
第八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综上所述,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主要法律,单位违反规定,要承担赔偿。在有关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中,明确了单位赔偿的法定情形,也确定了单位赔偿的标准。另外,劳动关系主体是平等的,员工违反规定给单位造成损失的,也应该承担赔偿责任。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顾小东律师,手机:025-84110110
@顾小东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现专注于经济合同、刑事犯罪、法律顾问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熟悉公司、企事...More>>
·去租房子一定要收押金吗
租房子一定要收押金吗租房时是否一定要交押金法律上并没有规定,租房押金是双方协商的结果。押金,法律并未规定其性质,是由民间因应交易上的需求而产......
·注册资本到资要交印花税吗
一、注册资本到资要交印花税吗注册资本印花税在公司实际收到投资者的出资额时缴纳。《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资金账簿印花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
·房屋租赁注意哪些事项
在进行房屋租赁的时候,虽然不像房屋买卖那么复杂,但这其中也是有不少地方是需要承租人注意的,不然的话日后自己的利益就由可能受到损害。那究竟房屋......
·公司上市具有哪些优缺点?
公司上市具有哪些优缺点?一、公司上市具有哪些优缺点?(一)好处:1.得到资金。2.公司所有者把公司的一部分卖给大众,相当于找大众来和自己一起......
·怎样认定一般立功,重大立功如何认定
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属于刑法意义上的立功,立功分为一般立功和重大立功,只要有立功表......
·一、超生的夫妻如何减免社会抚养费?
一、超生的夫妻如何减免社会抚养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第六条: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决定,自送达当事人之日起生效。当事人......
·对于取保候审折抵拘役么?
对于取保候审折抵拘役么?一、对于取保候审折抵拘役么?取保候审不是羁押,不能折抵刑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第四十一条规定,管制......
·实践中,一般保险赔偿的基本流程如下:
实践中,一般保险赔偿的基本流程如下:1、报案:发生交通事故,立马向保险公司理赔部门报案;2、查勘定损:检验人员在接保险公司内勤通知后1个工作......
·民间借贷遭遇高额利息怎么办
如果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的话是需要支付利息的,如果超过年利率36%的话,法律是不支持支付利息的,即使当事人自愿给付。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