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经常出现债务纠纷,而此时有的债权人可能会就会通过一些比
一、绑人要债犯绑架罪吗
近几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因债权债务关系引起的“人质型”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案件,即以强行扣押“人质”的方式,胁迫他人履行一定行为为目的的违法犯罪行为。“一定行为为目的”,实践中大多是健债款,要求“以钱换人”。
这种行为从形式上看与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的绑架行为很相似,但实质上有很大区别:第一,犯罪目的不同。前者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后者以逼索债务为目的,以扣押“人质”作为讨还债务的手段。第二,犯罪对象不同。前者以绑架的人自身完全无过错,而后者以绑架的“人质”大多自身有过错(如欠债不还),甚至有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也有的纯属索然无辜。因此,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第三款明确规定,“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非法拘禁罪的规定处罚。
二、绑架罪与非法拘禁罪的区别
就绑架行为人对他人人身自由的侵犯而言,绑架实际上就是非法拘禁,与非法拘禁罪十分相似。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1)犯罪目的方面不同
绑架罪主观上必须是以勒索财物或其他不法利益为目的,而非法拘禁罪无此目的。这里要注意的是,《刑法》第238条第3款所规定的“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以非法拘禁罪论处。这里的债务是否包括不受法律保护的非法债务如高利贷、赌债等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6月30日《关于对为索取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拘禁他人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解释》(法释[2000]19号)的规定,行为人为索取高利贷、赌债等不受法律保护的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刑法》第238条规定定罪处罚。
可见,上述第3款中“索取债务”中的债务既包括合法债务,也包括非法债务,因为从行为人的角度来看,不论是合法不是非法债务,行为人就是想要回自己的那一部分,而不是非法勒索他人财物的问题。
(2)行为方式不同
绑架罪只能以积极作为的方式实施,而非法拘禁罪既可以是作为的方式,也可以是不作为的方式。
绑人要债的,具体可以区分为索要合法债务与索要非法债务,而此时如果是合法债务的话,那么只能以非法拘禁罪定罪处罚。但如果是索要非法债务的话,则可以定为绑架罪。上文就是对“绑人要债犯绑架罪吗”这个问题的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顾小东律师,手机:025-84110110
@顾小东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现专注于经济合同、刑事犯罪、法律顾问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熟悉公司、企事...More>>
·哪些情况下交警可以扣车
哪些情况下交警可以扣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因无其他机动车驾驶人代替驾驶、违法行为尚未消除、需要调查或者证据保全等原因不能立即放行的,根据《道路......
·去哪举报公司偷税漏税?
一、去哪举报公司偷税漏税?去税务局举报就可以,可以打电话举报也可以写举报信举报,提供相应的线索就可以。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检举违反税收法律......
·劳动合同没写明岗位职能工资是合法的吗?
劳动合同没写明岗位职能工资是合法的吗如果劳动合同没有写明工作内容,薪资待遇,工作时长就是不合法的,该合同就是无效的,劳动者而已向当地的仲裁委......
·依刑事诉讼法规定扭送的对象包括哪些?
生活中如果碰见小偷,好心人将其抓获后可以将他扭送到派出所,可以看出,扭送就是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并强制送到公检法部门接受调查的行为。扭送的对象也......
·哪些债务算夫妻共同债务
哪些债务算夫妻共同债务夫妻共同债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婚前一方借款购置的财产已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为购置这些财产所负的债务;(二)夫妻为家庭共......
·二审时庭前准备需要准备什么
二审时庭前准备需要准备什么庭前如果是指起诉后到开庭前,如果是原告方律师,准备好起诉书,需提交的证据原件,辩论意见,如果是被告方律师,准备好......
·居住证由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签发
居住证由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签发,每年签注1次。居住证持有人在居住地连续居住的,应当在居住每满1年前30日内,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受公安机关委......
·驰名商标认定条件是什么?
驰名商标认定条件是什么?认定某一商标是否为中国驰名商标,主要标准是该商标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并为相关公众熟知。根据《商标法》第14条规定,认......
·工伤纠纷是否可以和解
工伤纠纷是否可以和解一、工伤纠纷是否可以和解工伤,又称为产业伤害、职业伤害、工业伤害、工作伤害,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或者与职业活动有关......
·在我国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怎么罚?
当今社会,一部分群体被金钱蒙蔽了双眼,不顾国家法律法规,冒着违法犯罪的风险,走私物品、货物。虽然我国加强了海关监管,但也存在着许多漏网之鱼。......
·孩子抚养权怎么规定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对孩子抚养权归属问题,应当按照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释有关法律规定,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出发,结合父母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