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期劳动合同解除条件是什么?
一、试用期单位解除合同规定
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作出劳动合同解除处理应具备以下要件:
1、用人单位对录用岗位制订了明确的录用条件(如劳动者年龄、文化程度、身体状况、思想品德、技术业务水平、户籍关系等);
2、劳动者不符合用人单位规定的录用条件;
3、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
4、用人单位作出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间在劳动者试用期内。
二、试用期解除的时限
如果劳动者被证明真的不符合录用条件,单位应在试用期最后一天劳动者下班以前通知劳动者,过了这个时间,应认为劳动者已经试用合格,转正为正式员工。
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负有法定的举证义务,即必须有证据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单位未能举证,其主张就不能被法院所支持。如果公司无法当面送达终止通知,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及时告知,比如打电话通知,或将通知送至其家中等。若公司延迟至试用期满后才通知,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应由公司承担。
三、合同法中未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的替代金
根据《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第三十二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解除合同未按规定提前30日通知劳动者的,自通知之日起30日内,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承担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主要为支付劳动者一个月的工资。
四、合同法中关于试用期经济补偿金的规定
用人单位需要提供证据,不得凭主观认定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标准,首先要证明单位的录用条件,例如公司在发布的招聘简章、招聘信息中明确录用条件和标准。其次证明对该员工进行考核而不符合录用。若没有这方面的证据,可能会被认定违法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会判令支付双倍经济补偿的赔偿金或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如果劳动者在试用期内,非因工负伤或者患病,或者不能胜任工作,经培训和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的,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应该提前三十日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的工资,并且应该支付经济补偿金。
综上所述,您应该知道怎么在试用期期间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损害了吧,试用期劳动合同解除必须满足的条件有,劳动者对于其相对应的岗位不具备相关的素质,还有一点那就是一定要是在试用期期间,哪怕试用期刚过,也不能用上述理由解除劳动合同。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顾小东律师,手机:025-84110110
@顾小东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现专注于经济合同、刑事犯罪、法律顾问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熟悉公司、企事...More>>
·存在婚外情算是重婚罪吗?
一、存在婚外情算是重婚罪吗?存在婚外情不一定算是重婚罪,一般的婚外情不算重婚,根据司法实践经验,重婚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与配偶登记......
·怎么对精神损害赔偿计算 精神损害赔偿要注意什么
在一些侵权事件中,除了会给他人的人身、财产造成损害外,同时还有可能给受害人的精神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甚至可能出现生活不能自理,患上抑郁症等等情......
·报关员参与走私怎么判
该行为人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罪的从犯。具体量刑是,走私普通货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偷逃应缴税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从犯比照上述......
·工伤认定一经作出就生效吗
不是的。工伤认定书下达后,如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15日内没有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即可生效。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等相......
·债权转让能否引起诉讼时效中断?
债权转让能否引起诉讼时效中断?债权转让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断,下列情形可以产生债权的诉讼时效中断,导致时效重新计算的的效果。(一)当事人一方直接向......
·新刑法破坏交通工具罪怎么判?
新刑法破坏交通工具罪怎么判?一、新刑法破坏交通工具罪怎么判?《刑法》第一百一十六条【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
·违法使用童工的处罚是怎样的
您知道童工的范畴是什么吗?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单位是不能使用童工的,否则的话就要受到处罚。那么单位使用童工的处罚具体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将在......
·形成权诉讼时效的规定是怎样的
形成权诉讼时效的规定是怎样的形成权是指当事人通过自己的行为使某种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权利,常见的形成权有抵销权、解除权等,采取形成权的主体为单......
·什么是监护权?
什么是监护权?监护权是监护人对于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人身权益、财产权益所享有的监督、保护的身份权。是对于无......
·举报企业非法集资应该选择哪个部门
一、举报企业非法集资应该选择哪个部门?检举非法集资的公司向个公安机关经侦部门进行举报。可以采取三种途径举报:1、直接向公安机关进行举报或......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未满18岁是童工吗?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未满18岁是童工吗?所谓童工就是指未满16周岁,与单位或个人发生劳动关系从事有经济收入的劳动或从事个体劳动的少年、儿童.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