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遗嘱已去世如何公证遗嘱
一、立遗嘱已去世如何公证遗嘱
遗嘱人已经去世的,不能再办理遗嘱公证。遗嘱公证是指在公证员的见证下由遗嘱人订立遗嘱的形式。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四条 公证遗嘱由遗嘱人经公证机关办理。
遗嘱公证,需要立遗嘱一方到场,公证员须对遗嘱内容以及是否自愿等情况真实性进行核实。有些情况下还需要录像。 你的这种情况无法办理遗嘱公证,不过如果遗嘱属于自书遗嘱,应当属于有效。公证后的遗嘱只是在效力层级上最高,但并非遗嘱都需公证才能生效。
二、遗嘱公证的流程是怎样的
(一)、申请遗嘱公证
1、遗嘱人申办遗嘱公证应当亲自到公证处提出申请。
遗嘱人亲自到公证处有困难的,可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请求有管辖权的公证处指派公证人员到其住所或者临时处所办理。
2、遗嘱人应当填写公证申请表,并提交下列证件和材料:
(1)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身份证件;
(2)遗嘱涉及的不动产、交通工具或者其他有产权凭证的财产的产权证明;
(3)公证人员认为应当提交的其他材料。
(二)、受理
1、属于本公证处管辖。
遗嘱公证由遗嘱人住所地或者遗嘱行为发生地公证处管辖。
2、符合申办要求的申请,公证处应当受理。
对于不符合规定的申请,公证处应当在三日内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
(三)、审查
1、公证处应重点审查:
(1)当事人的人数、身份、资格和民事行为能力;
(2)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和相应的权利;
(3)需公证的行为、事实或文书的内容是否真实、合法;
(4)需公证的文书内容是否完善,文字是否准确,签名、印鉴是否齐全;
(5)当事人提供的证明材料是否真实、充分。
2、着重审查遗嘱人的身份及意思表示是否真实、有无受胁迫或者受欺骗等情况。
(四)、出具公证书
符合下列条件,公证处应当出具公证书:
1、遗嘱人身份属实,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遗嘱人意思表示真实;
3、遗嘱人证明或者保证所处分的财产是其个人财产;
4、遗嘱内容不违反法律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内容完备,文字表述准确,签名、制作日期齐全;
5、办证程序符合规定。
遗嘱公证办理需要到公证处进行,而且需要准备好相关的证明材料以供公证处进行遗嘱内容的审查。审查遗嘱的内容是否合乎法律规定、是否真实合法有效以及遗嘱是否有遗嘱人本人签名等等要件。且公证过后的遗嘱效力高于任一没公证过的遗嘱的效力。修改公证过的遗嘱也须在进行公证。
每个人都有对自己财产进行支配的权利,立遗嘱也是一种对自己财产的支配。立遗嘱可以把自己的财产留给自己想留给的人,可以留给自己的子女,也可以捐献给社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遗嘱可以做公证的尽量做公证,可以避免后期遗嘱继承纠纷。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顾小东律师,手机:025-84110110
@顾小东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现专注于经济合同、刑事犯罪、法律顾问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熟悉公司、企事...More>>
·试用期主动离职公司什么时候发工资?
试用期主动离职公司什么时候发工资?试用期主动离职公司什么时候发工资?劳动者依法解除合同,用人单位应当在办理解除合同手续时一并结清工资。但......
·怎么确定房产纠纷起诉法院
怎么确定房产纠纷起诉法院一、怎么确定房产纠纷起诉法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房地产诉讼,在民事诉讼的案件管辖中属于专属管辖......
·2023陕西工伤保险待遇的规定是怎么样的?
陕西工伤保险待遇的规定是怎么样的?1、医疗康复待遇医疗康复待遇包括工伤治疗及相关补助待遇,康复性治疗待遇,人工器官、矫形器等辅助器具的安装、配......
·开车吸烟怎么处罚
开车吸烟一般会被扣1分,罚款100元。但是全国并没有统一的处罚标准,主要是个别省市有这样的处罚规定,有些省份不予处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
·退休返聘员工辞退需要补偿金吗?
退休返聘员工辞退需要补偿金吗一、退休返聘员工辞退需要补偿金吗?1、不用支付。退休被返聘的人员不再是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的范围,所以,不适用劳......
·如何区分劳动关系劳务关系?
不管是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其实从大体上来说有很多地方都是相同的,但是细分下来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是存在一定区别的,而且法律方面对劳动关系和劳......
·新刑法减刑政策的详细规定是什么
对有期徒刑的犯人进行减刑本质上是属于一种奖励性的措施的,也是希望能够通过国家的这种做法让当事人珍惜出狱以后的生活,对我国的法律制度有一个更加......
·想要得到孩子的抚养权要注意哪些问题
想要得到孩子的抚养权要注意哪些问题一、想要得到孩子的抚养权要注意哪些问题?首先,双方基本条件的取证。离婚案件中夫妻双方的基本条件,如工资......
·企业调岗变相辞退员工规定是什么?
企业调岗变相辞退员工规定是什么?企业调岗变相辞退员工规定是按照违法辞退来进行经济补偿金的发放。公司调岗变相辞退是不合理的行为。用人单位必须先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