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征收法律依据有哪些2023
一、行政征收法律依据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十条
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地利用土地。
第十三条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第六条 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国家可以征收国有土地上单位和个人的房屋,并依法给予拆迁补偿,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征收个人住宅的,还应当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条件。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九条 城市规划区内的集体所有的土地,经依法征收转为国有土地后,该幅国有土地的使用权方可有偿出让,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行政征收的分类是怎样的
1、因使用权而引起的征收。资源费,建设资金的征收可归入此类。此类征收实际上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有偿使用国家资源、资产的体现,是所有权人的收益权能在行政法上的实现方式。国家通过行政主体借助国家强制力量以征收的形式直接实现国家财产的所有权,从而保证国有资源、资产的合理、充分的利用。
2、因行政法上的义务而引起的征收。税收征收、管理费的征收均可归为此类。此类征收实质是国家凭借行政权力,强制无偿地参与公民、经济组织的收入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3、因违反行政法的规定而引起的征收。排污费、滞纳金可归入此类。
行政征收机关实施行政征收行为,实质上是履行国家赋予的征收权,这种权利具有强制他人服从的效力。因此,实施行政征收行为,不需要征得相对人的同意,甚至可以在违背相对人意志的情况下进行。征收的对象、数额及具体征收的程序,完全由行政机关依法确定,无须与相对人协商一致。行政相对人必须服从行政征收命令,否则,应承担一定的法律后果。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顾小东律师,手机:025-84110110
@顾小东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现专注于经济合同、刑事犯罪、法律顾问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熟悉公司、企事...More>>
·收养关系的成立需要满足那些条件?
收养关系的成立需要满足那些条件?收养是将他人子女收为自己子女,是拟制血亲亲子关系发生的法定途径,收养关系的确立意味着视同婚生子女身份的关系......
·如果网络举报赌博有奖励吗
一、如果网络举报赌博有奖励吗属一般治安案件的,给予100至500元奖励或按当场查缴赌款额5%以下奖励;属一般刑事案件的,给予500至3000元奖励或按当......
·法院买卖合同可以解除的条件是什么?
法院买卖合同可以解除的条件是什么?《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
·股权变更流程是怎样的
股权变更在公司或工厂是很常见的,可是它又是怎么演变的呢?第一我们要先到工商局找出公司或工厂最近一次的记录有入股人的姓名及他所认缴的比例和他身份......
·老婆出轨怀孕起诉判离婚财产怎么分?
老婆出轨怀孕起诉判离婚财产怎么分?夫妻一方出轨,另一方起诉离婚的,可以搜集对方出轨的证据材料,到法院起诉离婚。如能证明对方婚内存在过错,离婚时......
·二审上诉期间能不能探视
亲属在上诉期间能不能对当事人进行探视,这是很多与案件相关联人群的热议话题,由于上诉的成败直接影响了当事人最终的判决结果,甚至可能影响到当事人......
·怀孕离婚的女人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怀孕离婚的女人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二条规定,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女方......
·一、劳动合同中必须要有工资规定吗?
一、劳动合同中必须要有工资规定吗?劳动合同中必须要有工资规定,按目前的规定,非因劳动者本人原因造成用人单位停工、停业的,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
·2023单位行贿罪判决书内容有哪些?
由于一些官员法律意识的淡薄,同时也是因为自身自制力的不足,有时会出现行贿的现象。除此之外,还会有单位或者企业作为行贿主体,进行单位行贿。对于......
·合同诈骗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合同诈骗的主要类型有哪些1、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3、没有实际履行能......
·怎么处罚信用卡诈骗罪 信用卡诈骗罪如何量刑
信用卡逐渐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的主张结算途径,为广大群众带来了便利,也给犯罪分子带来了可乘之机,严重危害了信用卡的管理秩序和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