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继承分配
一、宅基地的继承
农村宅基地属于集体所有制,不是个人财产,无论从任何一项法律上来说,都是不能继承的。但是中国的《继承法》承认房屋可以继承,也就是变相承认了因房屋的存在而存在的宅基地的使用权,可以继承。
《继承法》第三条, 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
1、 公民的收入;
2、 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
3、 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4、 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
5、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
6、 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
7、 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划分,跟其他财产一样。
《继承法》第十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1、配偶、子女、父母。
2、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法所说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法所说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第十一条 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继承他的父亲或者母亲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
第十二条 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第十三条 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二、宅基地的分配
在我国宅基地使用权是国家授权村集体给予农民的无偿使用的特殊物权,是不得流转和被继承的。但是,按照我国“地随房走”的一般原则,在宅基地使用人过世后,只要其继承人的户口还在该村集体,那么根据继承法继承房屋后也可根据自己的集体土地使用权合并继承该宅基地。但如果其继承人已经不具有该集体户口,则宅基地收回,村集体有权要求房屋继承人将房屋拆清。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整理的农村宅基地继承分配问题,宅基地是不可继承的,可以继承的只有地上房屋和宅基地的使用权。清楚自己的继承顺序,了解继承权可以帮助您维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您还有关于宅基地继承的问题,可以咨询的律师。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顾小东律师,手机:025-84110110
@顾小东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现专注于经济合同、刑事犯罪、法律顾问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熟悉公司、企事...More>>
·一、房屋买卖不破租赁例外情况有哪些?
一、房屋买卖不破租赁例外情况有哪些?1、动产租赁的限制适用从买卖不破租赁原则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各国立法规定来看,该原则应当不适用于动产租赁。2、在......
·摩托车脱检了还能检吗
漏检没有超过三年还可以检车,超过三年要强制报废,不能检车。《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三条规定,对登记后上道路行驶的机动车,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
·民法总则与合同法关于法律行为生效的区别
民法总则与合同法关于法律行为生效的区别是什么?随着《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颁布,《民法总则》和《合同法》都将废止。我国的法律都会......
·小产权房可以抵押吗
小产权房不能抵押,小产权房是指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建设的房屋,未缴纳土地出让金等费用,其产权证不是由国家房管部门颁发,而是由乡政府或村政府颁发,......
·法律规定网络财产被侵权怎么办
一、法律规定网络财产被侵权怎么办网络侵权是指在网络环境下所发生的侵权行为。所谓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
·夫妻选择了离婚就会涉及到孩子抚养权变更的问题
夫妻选择了离婚就会涉及到孩子抚养权变更的问题,甚至在离婚后也可能会因为某些原因导致需要变更孩子抚养权的事情发生。那么想要变更孩子的抚养权也是......
·如今房子在一般家庭算是最主要也是最值钱的物品
如今房子在一般家庭算是最主要也是最值钱的物品,所以弄清楚房子的归属权在一个家庭中还是很重要的。法律意义上的夫妻共同财产,就是指两人存在夫妻关......
·离婚后抚养费给到孩子多少岁
离婚后抚养费给到孩子多少岁抚养费主要是父母离婚后对未成年子女应尽的抚养义务的体现,所以抚养费原则上的给付期限是到子女成年。子女抚育费给付期......
·枪弹痕迹司法鉴定的步骤是什么?
如今,司法鉴定已经成为了公安机关侦办刑事案件重要的辅助手段,尤其是在枪击案件中,公安机关需要对现场的枪弹痕迹做出鉴定,来判断枪支类型,推断犯......
·不开票和偷税漏税有关么
不开票和偷税漏税有关么纳税与是否开发票无关,纳税和企业经营活动相关。每个税种都有一个征税范围,符合条件了就需要纳税(不管你开票与否)。比如销售......
·行政处罚法的基本原则有那些?
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有:一、行政处罚公开原则。二、行政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三、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原则。四、行政处罚法定原则。五、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