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给别人钱是打借条还是欠条好些?
一定要打借条不要打欠条。
借条与欠条的区别
借条和欠条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其法律含义却相差甚远。
诉讼有效期不同。借条的诉讼时效为2年,约定了还款期限的,从借条标注的还款期限之日起算,超过2年未向法院起诉的,法院不再保护。没有约定还款期限的,出借人可随时向借款人要求还款,诉讼时效从出借人主张权利的次日起计算。如出借人在出具借条后20年内没有主张权利的,诉讼时效不再起算。欠条的诉讼时效是2年,已标注清偿欠款日期的,诉讼时效从标注的清偿日期之日起算,没有标注清偿日期的,诉讼时效从出具欠条的次日起算。
借条证明借款关系,欠条证明欠款关系。借款肯定是欠款,但欠款则不一定是借款。因为借条形成的原因是特定的借款事实。欠条形成的原因很多,可以基于多种事实而产生,如因买卖产生的欠款,因劳务产生的欠款,因企业承包产生的欠款,因损害赔偿产生的欠款等等。
二者的举证不同。当借条持有人凭借条向法院起诉后,借条持有人一般只需向法官简单地陈述借款的事实经过即可,对方要抗辩或抵赖一般都很困难。当欠条持有人凭欠条向法院起诉后,欠条持有人必须向法官陈述欠条形成的事实,如果对方对此事实进行否认、抗辩,欠条持有人必须进一步举证证明存在欠条形成事实。
提醒:日常借贷要留心
日常生活中,亲戚朋友同事之间确属借款行为的,建议打借条,金额较大的,最好有第三人见证,转账支付的保留好转账凭证和付款凭证。微信、短信交流信息也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如日常因侵权行为等发生欠付款,欠款人无力支付的,债权人可以要求打欠条,必要情况下可以标明欠款事实、还款时间等,金额较大的,建议债权人找第三人见证并保留好欠款事实的相关资料。
无论借条还是欠条,都应关注好2年的诉讼时效,索要借款或欠款时可以通过电话录音、短信、微信固定证据或在借条或欠条上让对方签字确认还款等方式保证不要超过诉讼时效,否则您的合法权益可能得不到法院的支持。
以上就是解决我们这次探讨的问题,相信您都知道了借给别人钱是打借条还是欠条?是一定要打借条不要打欠条。虽然它们之间只有一字之差,却在诉讼期限、证明关系和举证信息要求等方面有着大不同。若是您还有其他疑问,不妨向我们的专业律师求助。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顾小东律师,手机:025-84110110
@顾小东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现专注于经济合同、刑事犯罪、法律顾问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熟悉公司、企事...More>>
·签订离婚协议要注意什么
离婚协议是对当事人意愿的表示,建立在双方协商一致的基础之上,里面的每一个内容都是与当事人利益密切相关的。那当事人签订离婚协议要注意什么,才能......
·非法持有四十多克判几年
要看具体情况。非法持有毒品罪的量刑要看毒品的种类,不同毒品量刑标准不一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八条规定,非法持有鸦片一千克以......
·小车国道超速扣分标准
超速扣分标准:1、超速处罚超过规定时速10%以内,不罚款,记3分;2、超过规定时速10%以上未达20%的,处以50元罚款,记3分;3、超过规定时速20%以上......
·非法拘禁罪立案的标准是怎样的
非法拘禁罪立案的标准是怎样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规定(试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涉嫌利用职权非法拘禁,具......
·遗失物的法律定义是怎样的?
遗失物的法律定义是怎样的?遗失物是动产的所有人、占有人因主观上疏忽或自然原因致失落它处而失去控制的物品。遗失物须满足下列条件:1、须为动产。不......
·在看守所羁押延长羁押期限是否合法?
在看守所羁押延长羁押期限是否合法?一、在看守所羁押延长羁押期限是否合法?在看守所羁押延长羁押期限是合法的,复杂案件可以申请延长期限。所谓超......
·怎么确定公司注册资本?
怎么确定公司注册资本?确定公司注册资本是根据公司的不同的性质类型来进行确定的,根据相关公司的性质来进行相关判断。取消股份有限公司最低资本500万......
·受胁迫打的欠条是否有效
受胁迫打的欠条是否有效一、受胁迫打的欠条是否有效债务人根据欠条还债本没有错,但是如果债务人是在债权人的胁迫下打下的欠条,欠条应当是无效的。......
·公司股权转让居间合同签订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公司股权转让居间合同签订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一、合同名称如果合同中所约定的服务确为居间服务,则应在合同中进行明确,要避免出现相混淆的内容(如......
·股份转让多久能办理下来
股份转让多久能办理下来根据《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须在发生变动之日30日内完成变更,只要申报变更的备案资料齐全,符合工商局要求,当日受理就......
·在防控疫情期间造谣怎么处理
在防控疫情期间造谣怎么处理?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故意造谣,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可以追究刑事责任,以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定罪处罚。《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