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判缓刑的条件有哪些?
一、交通肇事判处缓刑的条件有哪些?
交通肇事罪缓刑适用应考虑的因素应当包括法定因素和酌定因素:
(一)法定因素
1、看是否具备法定从轻和减轻情节
也就是是否符合《刑法》第67条和68条关于自首和立功的规定。具体到交通肇事罪,主要看肇事者在案发后是否有主动报案、自动投案、委托他人报案等自首情节,当然还包括是否构成立功等因素。
2、看是否符合缓刑的适用条件
(1)刑期的要求,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才可能被判处缓刑。对交通肇事罪而言,只有不具备加重情节的一般交通肇事,才满足缓刑适用的刑期要求。
(2)实质要求,即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
(3)必须不是累犯,累犯的人身危险性严重,再次犯罪的可能性较大,故累犯不得适用缓刑。
(二)酌定因素
1、考虑被告人在交通肇事中所负的责任大小
从目前的法律规定看,只有负全部责任和主要责任、同等责任的才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那么在具体量刑时如果危害结果相同,而被告人所负的责任不同,量刑时亦应有所区别。
2、考虑被告人犯罪后的态度
包括认罪态度、案发后能否如实供述犯罪事实。犯罪后的态度直接反映行为人人身危险的程度。对案发后没有逃跑且积极配合公安机关调查案情的被告人在量刑中应该予以考虑。
3、考虑被告人是否对被害人及时抢救、治疗
在司法实践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案发后肇事人在慌乱中忘记报案、投案,而是主动将被害人送至医院抢救、治疗。及时抢救、治疗被害人并不是法定从轻、减轻情节,但效果却比自首更明显,其直接避免、防止了损失的扩大,因而必须对被告人的这一行为进行鼓励,即便抢救的行为并未能避免被害人的死亡,在量刑中必须予以考虑,而且笔者认为酌情考虑的幅度应比照自首进行。
4、考虑被告人是否对被害人进行积极主动的经济赔偿
被告人积极主动对被害人及其家属进行经济赔偿,对被害人的健康或生命是一种补偿,对被害人的精神也是一种抚慰,一定程度上修复了被交通肇事破坏的社会秩序。同时,被告人积极主动赔偿的行为也是体现了对其自身过错行为的正确认识,反映了被告人的悔罪心理。
5、考虑当时的犯罪时空和周围环境,如天气状况、地面路况等
很显然,在冰天雪地和大雾天气,造成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加大。分析肇事时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对比程度,对于准确判断肇事人的过失大小,进而准确地定罪量刑都大有裨益。
综上所述,交通事故判缓刑的条件是主动自首并且刑期在三年以下,同时要求肇事者有真诚的悔罪表现,尽力赔偿被害人的心理和身体损失。在此基础上,考虑事故发生时的多发因素,准确判定驾驶者的责任大小,罪责越小,量刑自然也就越少,判缓刑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顾小东律师,手机:025-84110110
@顾小东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现专注于经济合同、刑事犯罪、法律顾问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熟悉公司、企事...More>>
·怎么处理自书遗嘱纠纷,自书遗嘱无效怎么办
一般由遗嘱人自己亲自书写遗嘱的,称为自书遗嘱,这是与代书遗嘱相对的。由于自书遗嘱比较隐秘,在发生效力的时候,遗嘱人已经去世,往往会产生很多纠......
·出资证明书应当载明事项有哪些
出资证明书应当载明事项有哪些为了使出资证明书记载的内容明确、规范,保证其效力,公司法第二款对出资证明书应当记载的事项作出了规定。根据这一规定,出......
·破产撤销权纠纷的管辖怎么规定的?
破产撤销权纠纷的管辖怎么规定的?(一)什么是破产撤销权破产法规定撤销权的目的,在于恢复因破产人不当处分而失去的利益,保护全体债权人公平受偿的......
·怎么确定买房的违约责任
在房屋买卖中,很多人听说过违约,但不知道什么是违约,更不知道如何确定买房的违约责任。其实房屋买卖中的违约和其他合同违约没有什么不同,都是指合......
·债权人怎么办理债权凭证登记?
债权人怎么办理债权凭证登记?一、债权凭证的管理债权凭证作为债权人申请执行的权利凭证,是十分重要的凭证,必须要妥善管理。一是要单独编号,编号......
·分公司破产员工赔偿有哪些?怎么算?
分公司破产员工赔偿有哪些?怎么算?一个分公司破产员工赔偿有哪些?这些钱又应该怎么算?相信这是许多破产人员想要了解的问题,今天法律我们将为各位......
·重婚罪的认定需要哪些证据
一、重婚罪的认定需要哪些证据针对认定重婚罪,实践中通常的做法是,受害人有足够证据证明重婚行为的,法院直接按自诉案件立案。而如果证据不足,由......
·员工加班24小时工资怎么算
员工加班24小时工资怎么算一、员工加班24小时工资怎么算?加班工资是按照本人工资的1.5倍到3倍计算的,不同时间段加班,加班工资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
·单位辞退兼职人员有补偿吗
单位辞退兼职人员有补偿吗?1、单位辞退兼职人员是没有补偿的,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终止用工,用人单位不向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