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辩护人妨害作证罪如何判刑?
一、四川辩护人妨害作证罪如何判刑? ?
《刑法》第三百零七条第一款、第三款 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司法工作人员犯前两款罪的,从重处罚。
二、妨害作证罪认定
(一)妨害作证罪与伪证罪共犯的界限
妨害作证罪可以发生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也可以发生在民事诉讼、经济诉讼或行政诉讼中,范围较广。但是如果行为人在刑事侦查或审判过程中,采用强迫、威胁、唆使或贿买等方法使证人作伪证,而且证人构成伪证罪的,行为人构成伪证罪的共同犯罪;证人没有构成伪证罪,行为人如果是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则成立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如果证人是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则行为人单独构成伪证罪或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
(二)妨害作证罪与伪证罪的界限
这两个罪在客观上都侵犯了国家司法机关正常的司法诉讼活动,都有可能发生在诉讼活动领域,但是两者仍具有明显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主体不同。妨害作证罪的主体要件是一般主体;而伪证罪的主体要件仅限于证人、鉴定人、翻译人、记录人四种,属特殊主体
(2)主观方面不同。妨害作证罪与伪证罪虽同是直接故意犯罪,但具体罪过内容和犯罪目的不同。前者一般是出于为自己或他人谋利的目的;而后者则出于陷害他人或隐匿罪证的目的。
(3)客观方面不同。妨害作证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妨害证人依法作证或指使他人作伪证的行为;而伪证罪的客观方面则表现为在刑事诉讼中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作虚假的陈述。
(4)发生的时间、空间不同。妨害作证罪可以发生在诉讼提起之前,也可以发生在诉讼活动过程中,既可以发生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也可以发生在民事、行政诉讼活动中,发案范围较广;而伪证罪则只能发生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发案范围较窄。
根据我们的介绍,您应该对四川辩护人妨害作证罪如何判刑这个问题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了吧,四川辩护人妨碍作证的这种行为,很明显是一种知法犯法的行为,不同于一般公民,辩护人本身就是司法从事者,这导致他在法律的规定上对后期判刑应该会从重处理。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顾小东律师,手机:025-84110110
@顾小东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现专注于经济合同、刑事犯罪、法律顾问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熟悉公司、企事...More>>
·专利转让的材料要哪些
专利转让的材料要哪些专利转让通常是指就授予的专利权转让给他人,此时需要到专利局办理相应的转让登记手续,同时当事人也要提供相应的材料。那究竟专......
·工伤伤残鉴定9级的赔偿依据是什么?
工伤伤残鉴定9级的赔偿依据是什么?《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
·自首如何认定 自首认定标准是什么?
自首如何认定根据《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一)自动投案,是指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
·丧失继承权胜诉后诉讼费败诉方承担吗
丧失继承权胜诉后诉讼费败诉方承担吗一、丧失继承权胜诉后诉讼费败诉方承担吗?失继承权胜诉后诉讼费一般是败诉方承担的,依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
·借款居间服务合同范本
借款居间服务合同范本借款居间服务合同范本根据我国《合同法》《民法通则》等法律规定双方本着自愿、平等、互惠互利、诚实信用的原则,经充分友好协......
·挪用公款数额较大和情节严重的区别是什么?
挪用公款数额较大和情节严重的区别是什么?1、认定标准不同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认定标准为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超过三个月未还,数额在五......
·房地产物业管理标准的条例的内容是怎样的?
房地产物业管理标准的条例的内容是怎样的?您都十分清楚的是在每一个小区都会有一个物业管理。并且对于这个物业管理服务每个居民都需要支付一定的物......
·多少时间才算遗弃儿童罪?
现实生活中,不少父母由于自身的疏忽而忽视了对自家宝贝的照看,或是由于自身经济不足但又不小心怀孕,然后将进行残忍的抛弃,不论原由如何,为人父母......
·什么是违章建筑
什么是违章建筑“有证合法,无证违法”,是行政机关认定违章建筑的通常做法,房屋作为国人最重要的财产之一,如此简单、粗暴的被认定,进而丧失所有......
·拒执罪后怀孕了还需要继续执行吗?
拒执罪后怀孕了还需要继续执行吗?妊娠期的犯罪嫌疑人,需要等到哺乳期结束以后在进行执行;拒执罪构成要件犯罪主体拒不执行裁判罪是一种特殊......
·民事诉讼中一审终审的案件包括什么
民事诉讼中一审终审的案件包括什么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以下案件实行一审终审:1、选民资格案件;2、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案件;3、认定公民无民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