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认缴时间是怎么样规定的
公司注册资金认缴时间是怎么样的?
对于普通的有限责任公司,根据《公司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应当有符合公司章程规定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第二十五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章程应当载明股东的出资方式、出资额和出资时间。第二十六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第二十八条规定,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股东不按照前款规定缴纳出资的,除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外,还应当向已按期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
(1)注册资本认缴期限由股东自行约定。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我们可知,注册资本认缴期限由股东自己约定,法律不做限制。关于注册资本认缴期限,根据目前注册资本制度是认缴制度,也就是说在办理营业执照的时候,工商局不再需要验资报告,而且注册资本金额的多少以及注册资本认缴的期限都是由股东自行约定,只要在公司章程中载明就可以了。所以,关于注册资本认缴期限的规定就是由股东自行约定。
(2)注册资本认缴期限并不是越长越好。
正因为注册资本认缴期限是股东自己约定,于是部分创业者就认为注册资本认缴期限是不是越长越好,其实并非如此。因为注册资本认缴期限等信息以后均是向社会公众公示的信息,如果客户看到股东长期没有向公司实际缴纳注册资本,有可能会认为股东没有实力,会降低对该个公司的信用评级,从而可能影响公司业务。认缴金额、出资时间虽是公司股东(发起人)内部的自行约定,但也要切合实际:比如股东认缴的注册资本应当与公司规模、股东自身经济实力相匹配等。出资时间应当为固定期限,且符合公司经营实际,不得约定为无期限或超过公司的经营期限。因此对于公司注册资金认缴时间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就可以了。
(3)若规定的认缴期限内未能足额出资,应承担相应责任。
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股东不按照前款规定缴纳出资的,除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外,还应当向已按期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那么我们现在知道了随着新公司法的施行,现在去办理工商执照并不需要查验资金,注册资本认缴时间已经期限由股东自行商议决定。但是我们要提醒您,注册资本认缴并不是越长越好,过长可能会影响公司的声誉。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欢迎进入,咨询专业律师。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顾小东律师,手机:025-84110110
@顾小东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现专注于经济合同、刑事犯罪、法律顾问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熟悉公司、企事...More>>
·侵犯著作权的成立要件主要是什么?
侵犯著作权的成立要件主要是什么?如今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也迎来了一个新的巅峰,为了能够有更好的文化作品呈现在您面前,如果对当事人的著作权不进......
·要看情况的,未登记不构成婚姻关系
要看情况的,未登记不构成婚姻关系,双方有一方离开即告解除同居关系,孩子、财产有争议可提请法院解决,男方有权要求退彩礼,但是双方有共同生活过,可以不......
·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工作职责是什么?
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工作职责是什么?一、我国知识产权局作为受理局的职能1、条约规定国际申请应向规定的受理局提出。该受理局应按条约和细则的规定对......
·行贿罪数额新标准是什么?
一、行贿罪数额新标准是多少?1、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向相关工作人员行贿,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条的规定以行贿罪追究刑事责任......
·合同的形式陷阱
合同订立形式陷阱相关法律规定法律实践经验和注意事项@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
·劳动合同中的变岗变薪有哪些规定?
公司一旦陷入经济危机的话,公司资金的周转问题就会变得十分困难,很多公司想用一种最简单的方式,来改变这种情况就是变岗变薪,那么到底劳动合同中的......
·汇钱没打借条钱能要回来吗?
汇钱没打借条钱能要回来吗?一、汇钱没打借条钱能要回来吗?仅汇钱没打借条钱也是有可能要回来的,具体要回借款的其方法包括:1、由对方补写借条......
·失火罪情节较轻该怎么处罚
在依法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时,肯定要考虑到实际的犯罪情节,如果存在自首、立功等情节的话,那最终还需要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那对于失火罪这种过失性......
·合同违约金20%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一、合同违约金20%的法律规定有哪些法律对于违约金的最高限度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
·一、根据规定平度醉驾罚款多少?
一、根据规定平度醉驾罚款多少?根据交规的规定,平度醉酒驾驶机动车辆罚款最低一千元,最高甚至高达五千元,吊销驾照,5年内不得重新获取驾照,经......
·网上高价口罩怎么举报?
网上高价口罩怎么举报?可以向平台客服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举报处理,根据《两高涉疫司法解释》第六条之规定,违反国家在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