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是指什么?
一、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是指什么?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国家保密法的规定,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行为。所谓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情的事项。据刑法的规定,只有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
二、区分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与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界限
(一)侵犯的客体不同。前者侵犯的客体是国家保密制度;而后者侵犯的客体是权利人对商业秘密的专用权,同类客体是知识产权。(二)侵犯的对象不同。前者的犯罪对象是国家秘密,即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它代表着国家利益;而后者的犯罪对象则是商业秘密,即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它代表权利人的经济利益。(三)客观表现不同。前者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保密法规,使不应该知悉某项国家秘密的人员知悉了该项国家秘密的行为,其行为特征是泄露;而后者在客观方面的表现形式则比较复杂,不完全是泄露或披露,根据刑法的规定,主要包括:以盗窃、利诱、胁迫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行为;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行为;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此外,明知或应知上述所列行为,仍然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的,也以侵犯商业秘密论。(四)犯罪主体不同。前者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且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主;而后者的主体则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五)主观表现不同。前者主观上只能是故意;而后者主观上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如果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国家保守秘密法的规定,披露属于国家秘密的商业秘密,则属于法条竞合,按照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以泄露国家秘密罪论处。从而对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就会构成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泄露的是与国家安全有关的,只能由特定的人员知晓的秘密,但此罪只在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下才会构成,如果泄露国家秘密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不构成犯罪。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顾小东律师,手机:025-84110110
@顾小东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现专注于经济合同、刑事犯罪、法律顾问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熟悉公司、企事...More>>
·委托代理合同纠纷的若干法律问题有哪些
委托代理合同纠纷的若干法律问题有哪些您可能在法律书刊或者报纸上经常能看到委托代理合同纠纷的案件,看到这些案件的时候,您是不是觉得关于这类案件......
·一、结婚后怎么生孩子办理手续?
一、结婚后怎么生孩子办理手续?1、先体检,男方提前半年不得吸烟,少饮酒,吸烟造成精子的质量下降。酒后的性生活,容易造成孩子出生脑瘫,癫痫等病症......
·信用卡诈骗一万判多久?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子技术越来越高超,接着微信、支付宝、信用卡等电子支付方式的出现,使人们的支付方式更为快捷,出行更为方便。但是在高科技给......
·合同中的违约金该怎么计算
合同中的违约金该怎么计算一般情况下,买卖双方在签订买卖合同时,都会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或者是违约金的计算方式,这对保正合同的完全履行具有重要的......
·新河道征地补偿标准是怎么样的?
征地的现象,似乎在全国范围内都在实施,征地,是因为一些公共设施的建设需要,所以政府会将征得的土地,用于建设一些公共设施,或者一些开放商征地,......
·过失杀人罪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过失杀人罪其实也就是过失致人死亡罪。在某些情况下,行为人由于疏忽大意等原因也会导致他人死亡,这种情况行为人就构成了过失致人死亡罪。即使行为人......
·医疗事故鉴定能否申请回避?
医疗事故鉴定能否申请回避?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过程:鉴定由专家鉴定组组长主持,并按照以下程序进行:(一)双方当事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分别陈述意......
·民事二审上诉多长时间开庭
民事二审上诉多长时间开庭正常情况下,3个月之内就会安排开庭时间的,我国法院审理案件是二审终审制。民事案件的审理期限:《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七......
·刑事案件立功制度是什么
生活当中我们常说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如果运用在法律上的话,那么其实并不是一句空话。在某些时候,如果犯罪嫌疑人在案发以后能够及时的投案自首,......
·优先购买权的法律规定?
优先购买权的法律规定?股东优先购买权通常发生在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转让股权时,它的意思是说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的权利。我国新出台的公司......
·一、醉驾没有录口供是否可以定罪?
一、醉驾没有录口供是否可以定罪?证据充分就可以认定有罪和处以刑罚。如果没有被告人认罪的供述,但其他证据能够证明构成犯罪的,依法应认定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