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为了打击酒驾,减少酒驾交通事故,在新的刑法中,特意将酒驾
为依法严肃处理醉酒驾车犯罪案件,统一法律适用标准,充分发挥刑罚惩治和预防犯罪的功能,有效遏制酒后和醉酒驾车犯罪的多发、高发态势,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有必要对醉酒驾车犯罪法律适用问题作出统一规范。但是,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并非所有的酒后驾车行为都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处罚。
一、准确适用法律,依法严惩醉酒驾车犯罪
刑法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行为人明知酒后驾车违法、醉酒驾车会危害公共安全,却无视法律醉酒驾车,特别是在肇事后继续驾车冲撞,造成重大伤亡,说明行为人主观上对持续发生的危害结果持放任态度,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对此类醉酒驾车造成重大伤亡的,应依法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
二、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适当裁量刑罚
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醉酒驾车,放任危害结果发生,造成重大伤亡事故,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应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具体决定对被告人的刑罚时,要综合考虑此类犯罪的性质、被告人的犯罪情节、危害后果及其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一般情况下,醉酒驾车构成本罪的,行为人在主观上并不希望、也不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属于间接故意犯罪,行为的主观恶性与以制造事端为目的而恶意驾车撞人并造成重大伤亡后果的直接故意犯罪有所不同,因此,在决定刑罚时,也应当有所区别。此外,醉酒状态下驾车,行为人的辨认和控制能力实际有所减弱,量刑时也应酌情考虑。
三、统一法律适用,充分发挥司法审判职能作用
为依法严肃处理醉酒驾车犯罪案件,遏制酒后和醉酒驾车对公共安全造成的严重危害,警示、教育潜在违规驾驶人员,今后,对醉酒驾车,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造成重大伤亡的,一律按照本意见规定,并参照附发的典型案例,依法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量刑。为维护生效裁判的既判力,稳定社会关系,对于此前已经处理过的将特定情形的醉酒驾车认定为交通肇事罪的案件,应维持终审裁判,不再变动。
总而言之,酒驾目前已列入危险驾驶罪范围;但是,并非所有酒驾都是危险驾驶罪,这一点需要明确。因为我国法律遵循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适当裁量刑罚。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您可以继续阅读延伸内容部分。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顾小东律师,手机:025-84110110
@顾小东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现专注于经济合同、刑事犯罪、法律顾问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熟悉公司、企事...More>>
·行政强制执行的期间多久执行完?
行政强制执行的期间多久执行完?一、行政强制执行的期间多久执行完?当事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限为二年,从判决规定的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
·未被羁押的审查起诉期限是多久?
一、未被羁押的审查起诉期限是多久?未被羁押的审查起诉期限是: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
·离婚后小孩的抚养权怎么判
很多离婚夫妻因为无法就小孩的抚养权问题协商一致,导致最终无法协议离婚,不过此时可以换一种方式解除婚姻关系,同时也能就小孩抚养权作出处理,这就......
·合伙企业合伙人退伙的情形有哪些?
合伙企业合伙人退伙的情形有哪些合伙企业,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合伙企业合伙人退伙......
·一、一般工作时间应该是几个小时?
一、一般工作时间应该是几个小时?根据《劳动法》第四章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相关规定:第三十六条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
·我国如果家属共同受贿怎么认定?
家属共同受贿认定的法定情形对下列范围内的行为,应将亲属作为受贿罪的共犯处理:亲属与国家工作人员共同谋划,由国家工作人员完成受贿的相应实行行为......
·个人借贷利息多少合适,个人借贷纠纷有哪些
个人借贷利息多少合适,个人借贷纠纷有哪些一般情况下,个人借款的双方基本上都是熟人,而由于熟人之间的信任、法律意识的淡薄等原因就造成了个人借款纠......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细则是什么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细则是什么一.《土地管理法》规定《土地管理法》第63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于非农建设”。《土......
·成人无证驾驶怎么处罚
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或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由公安......
·一方解除买卖合同范本怎么写?
一方解除买卖合同范本怎么写?一、一方解除买卖合同范本怎么写?卖方(下称甲方):身份证:买方(下称乙方):身份证:乙方向甲方购买坐落......
·继承人如果伪造遗嘱会构成犯罪吗
伪造遗嘱会构成犯罪吗伪造遗嘱不构成犯罪,刑法中没有相应规定,但伪造遗嘱将丧失继承权。《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条规定,继承权人有下列行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