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得遗失物不归还会面临哪些后果?
一、拾得遗失物不归还会面临哪些后果?
拾得遗失物是指发现且实际占有该遗失物,是发现与占有两者相结合的行为。拾得遗失物为事实行为,拾得人有无行为能力在所不问。将他人财物据为己有,没有任何法律上的依据,应属不当得利。此外,我国刑法规定,将他人遗忘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且拒不交出的,按照侵占罪予以处罚。如果拒不交出他人财物,应以侵占罪提起刑事诉讼。但不存在拒不交出捡拾物的情节,不应作侵占罪对待,不能认定为犯罪,不能以刑法惩戒,其行为只能由民事法律规范予以调整。如果失主要求还而拒还,且数额达到犯罪标准,可以构成侵占罪。《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二、拾得遗失物的法律效果是什么?
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有关部门。有关部门收到遗失物,知道权利人,应当及时通知其领取;不知道的,应当及时发布招领公告。拾得人在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之前,有关部门在遗失物被领取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权利人悬赏寻找遗失物的,领取遗失物时应当按照承诺履行义务。拾得人侵占遗失物的,无权请求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费用,也无权请求权利人按照承诺履行义务。遗失物自发布招领公告之日起6个月内无人认领的,归国家所有。
三、拾得人的义务有哪些?
1、报告义务:拾得人拾得遗失物后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2、保管义务:拾得人在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损毁、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3、返还义务:遗失物权利人享有遗失物返还请求权,拾得人应当返还遗失物给权利人。由此可见,按照法律规定,人们拾到遗失物后,应该承担报告、保管和归还义务。如果拾得遗失物不归还,可能会被对方提请民事诉讼,金额较大的话,还会涉嫌侵占罪,会被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在拾得人归还遗失物时,可以从失主那里获取一些报酬,作为保管遗失物的回报。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顾小东律师,手机:025-84110110
@顾小东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现专注于经济合同、刑事犯罪、法律顾问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熟悉公司、企事...More>>
·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有异议可以采取的途径。
案外人针对法院对执行标的执行提出异议的,若申请被驳回:①如果认为是原来作出判决、裁定有误的(如判决、裁定裁决该标的属于被执行人或者裁决执行拍......
·离婚时未取得孩子抚养权该怎么做
在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中,父母一旦离婚,意味着其中一方是不能取得孩子抚养权的。那对于离婚时未取得孩子抚养权的一方来讲,此时应该怎么做呢?可能大......
·出轨在当今社会是一个热议的话题
出轨在当今社会是一个热议的话题,不管是名人还是明星,当被曝出轨以后都会遭到大众舆论的指责,当然夫妻双方既然选择了婚姻,便需要对对方负起所有责......
·他项权在法律规定在我们国家是怎么样的?
现在社会,如果向银行进行贷款,购买一些物品的话,那么是需要提供一定的担保的,因为只有提供担保,那么银行才会放心的将贷款,进行发放,当然在贷款......
·按揭贷款房屋离婚怎么分割
按揭贷款房屋离婚怎么分割1、夫妻一方婚前以个人财产购买房屋并按揭贷款,婚前办理了夫妻一方个人为所有权人的房产证,婚后双方共同还贷,离婚按揭房怎......
·诉讼时效中止的原因有哪些
诉讼时效中止的原因有哪些一、诉讼时效中止的原因有哪些《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百九十四条规定: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下......
·工伤做鉴定后多久能拿到鉴定结果
工伤做鉴定后多久能拿到鉴定结果在被认定为工伤且伤情稳定后,可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
·公司法定代表人死亡的中止裁定书应如何下达?
公司法定代表人死亡的中止裁定书应如何下达?法定代表人作为公司对外活动行使代表权力的人,在签订重要合同或协议、就各类业务活动、经济活动和业务合......
·犯罪终止未遂即遂量刑有什么区别?
犯罪终止未遂即遂量刑有什么区别?犯罪既遂按照相关法律行进审判定罪,而犯罪未遂在量刑上往往有减免,可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一、侄女通过遗嘱继承财产能否剥夺侄女的继承权?
一、侄女通过遗嘱继承财产能否剥夺侄女的继承权?侄女通过遗嘱继承财产的其他人不能剥夺侄女的继承权,除非能证明遗嘱无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