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可以起诉离婚证?
一、什么情况下可以起诉离婚证?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起诉离婚的条件包括:
1、当事人双方领有结婚证。
2、起诉离婚的提起,必须是婚姻关系的一方当事人,其他任何第三人均不得以起诉当事人的身份提出起诉。
比如当事人双方的子女或者父母不得以自己的名义对夫或妻提起离婚起诉。
3、提起起诉离婚的一方,必须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不能提起起诉离婚。
4、《婚姻法》第三十二条对于起诉离婚条件的相关规定:
(1)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2)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3)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
(4)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
(5)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6)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出离婚起诉的,应准予离婚。
二、主动起诉离婚注意事项
严格从法律的逻辑来说,当原告还是当被告没有差别,也没有歧视,法律在对财产分配、婚姻过错、等问题上没有就谁主动提出离婚进行区别对待。但是在实务操作中,原被告在程序中的地位还是存在区别的,因此,原告的考虑点和被告还是有所不同,下面我们逐一讲解。
我们知道,很大比例的离婚原因在于夫妻之间相互出现矛盾,感情消退,或者是性格不合,但是离婚诉讼,根据法律,其中一个要件就是“感情确已破裂”,对何谓感情确已破裂,存在相当复杂的规定和标准,但是现实是,很大比例的夫妻很难说已经达到了这个标准。所以,多数的离婚诉讼往往要经过两次才能判离。因为相隔六个月,一方再次提起诉讼,这种行为可以被看作夫妻再无和好可能。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
那么如果估计离不了,是否还需要准备证据呢?原告方如果主动提起离婚诉讼,那么显然就要提交证据,必不可少的是证明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证据,因为你很难说法官就一定不判离婚。另外,原告可能疑惑同样地原告是否需要完整准备财产方面的证据,我的看法是,应该准备。理由如下:
首先,法官可能根据自己的判断,或者根据新的司法政策,决定判离;
其次,其次,尽管法官可能不判离,但是如果被告已经准备好了充分的证据,包括财产、子女抚养方面的,然后再开庭当时直接同意离婚,那么法庭还是需要对财产和子女抚养问题进行庭审和裁判的。
再次,正是由于第一次按常态难以判离,被告才可能没有充分的警惕,原告可以充分取证,以免在对方完全提防后,很多事项难以取证。
国家之所以对离婚夫妻进行的起诉离婚程序进行情形制定,是为了保证我国的司法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并且对使用起诉离婚进行情形制定,还能够帮助离婚夫妻更加清楚的分析离婚问题。不过,离婚夫妻也可以了解国家的规定,知道什么情况下可以起诉离婚证,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申请起诉离婚。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顾小东律师,手机:025-84110110
@顾小东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现专注于经济合同、刑事犯罪、法律顾问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熟悉公司、企事...More>>
·在我们工作的途中
在我们工作的途中,有的时候会受到一些伤害,但是这些伤害我们是可以去进行工伤鉴定的。在我国劳动法中有着关于工伤鉴定的相关的规定,但是很大一部分......
·人们在日常的生产生活当中
人们在日常的生产生活当中,如果在工作过程当中,出现了意外情况,发生了事故,从而造成人员伤亡,这时候企业或者组织就需要拿出一定量的抚恤金和丧葬......
·杀害继承人的丧失继承权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杀害继承人的丧失继承权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杀害继承人的丧失继承权是符合法律规定的,继承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丧失继承权:1、继承人故意杀害被继承人......
·单位犯罪责任具体是怎样的
单位犯罪之所以区别于个人犯罪,不仅仅是一个主体的问题,而且在整个犯罪构成上,都具有不同于个人犯罪的特征,因而单位犯罪是一种特殊的犯罪形态。既......
·养殖用地有什么新规定
国土资源部最新制定的《全国土地分类》和《关于养殖占地如何处理的请示》规定:养殖用地属于农业用地,其上建造养殖用房不属于改变土地用途的行为,占......
·哪些是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行为
哪些是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行为一、哪些是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行为根据我国国情及国外有关资料,下列行为可归入侵犯隐私权范畴:(1)未经公民许可,......
·销售假药惩罚性赔偿金依据怎样规定的
销售假药惩罚性赔偿金依据怎样规定的我国《刑法修正案(八)》第二十三条规定,将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第一款修改为:“生产、销售假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
·一、员工因工伤被辞退有赔偿吗?
一、员工因工伤被辞退有赔偿吗?应当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赔偿劳动者工伤补助金,然后再根据劳动者的工龄补偿工龄赔偿款,如果劳动者被鉴定委员会评为丧失......
·备案网签预售登记区别是什么?
备案网签预售登记区别是什么?1、法律依据(1)网签无具体的法律依据网签只是房地产部门的网络化管理系统,并没有直接的法律法规进行规定。(2)备案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