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的借款约定多少利息合适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私人借款的利息总体上体现为意思自治原则,即利息由双方当事人自愿协商约定。只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法律是允许的,并予以保护。如果当事人双方对利息无约定或约定不明的,视为不支付利息。另外,国家法律限制高利率,私人借款利息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利率的四倍。
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法律规定不完善,当事人法律意识淡溥,私人借款及利息的纠纷较多,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例如:
(一)当事人仅以口头约定的方式借款及利息,当借款人到期不自觉清偿时,贷款人一般无充分证据予以证明借款及利息事实,诉讼后亦很难得到法院的支持。
(二)书面约定借款但没有约定利息的,一般情况下法官都认定不支付利息。即便有证据使法官确信为有利息的约定,也难以证明利息约定的高低。
(三)双方当事人约定的利息超过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息的约定。这种情况下,法院对于搞过银行利率四倍的那部分利息不予支持,但是四倍以内的利息以及私人借款协议本身的效力是予以肯定的。
二、个人借款可以约定多少利息
民间借贷能否约定利息首先,民间借贷可以是有偿(有息借款)也可以是无偿(无息借款)的,是否有偿(有息)由借贷双方约定。因此,民间借贷可以约定利息。
其次,根据《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民间借贷只有双方事先在书面或口头协议中约定为有息借款,出借人才能要求借款人在还本时支付利息;否则,一律视为无息借款,出借人不得要求借款人支付利息。
再者,根据《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条第二款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以及《若干意见》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民间借贷不得超过央行基准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数),超过部分不受法律保护。
事实上,我国法律为了规范私人之间的借款行为,对于借款利息等事项均作出了比较明确的规定,而作为借款的双方,最好是依照这些规定去约定利息。要是不小心约定的高利息构成了高利贷的话,我国法律是不保护高利贷的,这点还请您注意。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顾小东律师,手机:025-84110110
@顾小东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现专注于经济合同、刑事犯罪、法律顾问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熟悉公司、企事...More>>
·一、醉驾驾驶他人车辆需要承担连带责任吗?
一、醉驾驾驶他人车辆需要承担连带责任吗?醉驾驾驶他人车辆的,他人也需要承担连带责任。醉驾驾驶他人车辆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血液酒精含量达到80毫克......
·离婚去法院起诉要花多少钱?
离婚去法院起诉要花多少钱?夫妻要想解除婚姻关系的分为两种情况,包括协议离婚与诉讼离婚,其中诉讼离婚也就是去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但其实无论通过......
·三个月试用期可以随时辞职的吗?
三个月试用期可以随时辞职的吗? 依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在试用期内,除用人单位具备法律明确规定的过错性行为外,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日......
·一、法律对遗嘱见证人的规定有哪些?
一、法律对遗嘱见证人的规定有哪些?遗嘱见证人的资格。中国《继承法》规定的五种遗嘱形式中,除自书遗嘱外,都把见证人作为合法有效遗嘱的重要条件之一......
·解决版权纠纷的形式有哪些?
一、解决版权纠纷的形式有哪些?解决版权纠纷的形式包括和解、调解以及起诉等,具体处理纠纷的方法如下:1、调解调解达成协议后,一方反悔,......
·在我国哪些情形构成商标侵权行为
在我国哪些情形构成商标侵权行为您好,商标侵权行为包括:首先,是《商标法》第五十二条规定了五种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1)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
·暂予监外执行起算时间是怎样规定的?
一、根据我国的法律暂予监外执行起算时间是什么?决定之日起生效,送达之日执行。被判处缓刑也属于受到刑事处罚。按照公务员法的规定,因犯罪受过刑......
·建筑公司法人风险大吗
建筑公司法人风险大吗?现实生活中出现一种“挂名”公司法定代表人的情形,建筑公司法人风险大吗?今天我们就为您整理了一些有关于挂名法人的内容,在......
·辞退严重高血压员工的补偿金怎么计算
辞退严重高血压员工的补偿金怎么计算?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
·没有遗嘱的情况下遗产如何分配?
没有遗嘱的情况下遗产如何分配??通常的遗产继承是按被继承人留下的遗嘱进行遗产分配的,而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则按照法定继承分配遗产。在法定继......
·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有几种
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有几种一、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有几种《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属于欺诈消费者的行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