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如何避免被驳回确认存在劳动关系的劳动仲裁?
一、确认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为了避免确认劳动关系的案件被驳回,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关于确认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1、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2、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
(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四)考勤记录;
(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其中,(一)、(三)、(四)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3、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符合第一条规定的情形的,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补签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限由双方协商确定,协商不一致的,任何一方均可提出终止劳动关系,但对符合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条件的劳动者,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订立。用人单位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应当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4、建筑施工、矿山企业等用人单位将工程(业务)或者经营权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自然人,对该组织或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单位承担用工主体责任。五、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引发争议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二、如何避免被驳回确认存在劳动关系的劳动纠纷?
1、首先,要明确用人单位,确保自己起诉的单位的真实性及信息准确性;
2、增强取证意识,以有效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主张从反映公司对劳动者具有管理与被管理、指挥与被指挥的角度取证,例如,从财务、考勤、业务、奖励、培训等方面收集工资条、考勤记录、业务记录、奖励证书、培训记录等资料。当然,这些资料中应该有公司的签章或高管人员的签字记录原件为证。
通过上文,我们可以了解到,确认存在劳动关系的情况有多种,比如工资支付凭证可以证明双方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劳动者提起劳动仲裁的时候,一定要明确主体,收集相关证据,避免因为自己证据不足而被驳回。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顾小东律师,手机:025-84110110
@顾小东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现专注于经济合同、刑事犯罪、法律顾问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熟悉公司、企事...More>>
·女方想分居,分居协议怎么写
女方想分居,但听人说最后写一份分居协议,避免日后产生纠纷。那么这个分居协议具体该怎么写呢?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下面就让我们来为你做详细......
·公安机关训诫的依据什么?
公安机关训诫的依据什么?依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在违法人员违法情节比较轻,或者未满14岁人违法等的情形下,是可以采取训诫措施的。根......
·危险犯立法中与实害犯的区别是什么?
危险犯立法中与实害犯的区别是什么?危险犯是与实害犯相对应的概念:以对法益的实际侵害作为处罚根据的犯罪,称为实害犯;以对法益发生侵害的危险作为处......
·招摇撞骗治安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招摇撞骗治安的认定标准是什么?一、招摇撞骗治安的认定处罚标准是什么?1、初次招摇撞骗,数额不大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
·什么是企业重组?
什么是企业重组?企业重组,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以外发生的法律结构或经济结构重大改变的交易,包括企业法律形式改变、债务重组、股权收购、资产......
·行政拘留后刑事拘留吗?
行政拘留后刑事拘留吗,如果在行政拘留期间,发现另有案情,涉嫌犯罪,应当进行刑事拘留。行政拘留是短期内限制,一般10-15天期限,刑事拘留是涉及案......
·法律规定车辆行驶证是什么
车辆行驶证是什么车辆行驶证也就是机动车行驶证。机动车行驶证是准予机动车在我国境内道路上行驶的法定证件,《机动车行驶证》是我国法律、法规认可的......
·最新江西省吉安市青州区征地补偿标准
最新江西省吉安市青州区征地补偿标准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关于开展征地区片综合地价调整工作的通知》,由省国土资源厅统一印制下发,自2015年10月1日......
·欠下的赌债能不能不还,债务人不肯还债怎么办
赌博古时遗留下来的恶习,在世界各地,有些地方中,赌博是合法的行为,而在我国,赌博是违法行为,严重的还会构成犯罪。不过,从债权债务关系来看,债......
·当事人故意伤害判多少年
一,当事人故意伤害判多少年具体要看具体的事实和证据情况,关键看案情。致人死亡至少10以上有期徒刑。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