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医学鉴定陈述书
2、当事人提交的材料和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的调查材料。由于医患方均有举证的义务,因此,这一部分包括医患双方提供的病案(可以是复印件或复制件)和其他有关材料,医学会在组织本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前进行调查的有关材料。
3、鉴定过程的说明。主要是对鉴定程序的合法性进行说明。包括鉴定专家的资格是否合法,鉴定专家是否由医患双方当事人在医学会主持下随机从专家库中抽取,鉴定专家的人数和专业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实行回避原则,双方当事人是否到场陈述等。
4、医疗行为是否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应当载明医疗过程中的哪一个具体医疗行为违反了哪一部法律、法规、规章、常规、规范,要指明违反了哪一条哪一款。
5、医疗过失行为与人身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的因果关系。应说明医疗过失行为与人身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直接的必然联系,即损害后果是否由医疗过失行为直接引起。在医疗纠纷案件中,因果关系往往是错综复杂的,某一原因可能产生多种损害后果,某一损害结果的发生又可能缘于各种原因。损害结果的发生可能是一个人的过失行为直接造成的,也可能是多个人的过失行为造成的,还可能是医疗过失行为和疾病发展的共同结果。因此,这一部分应当载明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的医疗行为是否存在医疗过失,如果存在医疗过失,要以医学科学原理分析这一过失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6、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根据《医疗事故中关于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评定的暂行规定》,这一部分应当载明患者在接受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治疗之前原有疾病的状况、医疗过失行为和患者原有疾病在造成本次损害后果之中所起的作用、所占比重如何,科学、客观地判定医疗过失行为在造成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
7、医疗事故等级。如已确定为医疗事故的,这一部分应根据《医疗事故分级标准》明确医疗事故的等级。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只作出属于医疗事故的结论而不明确事故等级,则属于无效鉴定。
8、对医疗事故患者的诊疗护理医学建议。由于医疗事故中医疗过失行为已经给患者造成损害后果的,这一部分应当提出适宜的、合理的诊疗护理建议,以减轻对患者造成的损害后果。
医疗鉴定并非任何机构都能够出具的,因此其效力在诉讼中显而易见。医疗纠纷医学鉴定陈述书不仅仅可以在诉讼中作为证据存在,还可以作为一种文书来证明医疗关系及相关事件。因此如果有这方面的纠纷出现,可以确定是对方的责任一定要获取鉴定意见书,依此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顾小东律师,手机:025-84110110
@顾小东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现专注于经济合同、刑事犯罪、法律顾问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熟悉公司、企事...More>>
·劳动仲裁委员会是什么机构
劳动仲裁委员会是什么机构?劳动仲裁会是劳动争议的法定前置程序受理和处理机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法履行下列职责:(一)聘任、解聘专职或者兼职仲裁......
·第二次起诉离婚取证从哪些方面入手?
第二次起诉离婚取证从哪些方面入手?1、结婚的证明材料(结婚证或婚姻登记机关证明);2、婚姻基础状况的证明材料。如经人介绍或包办买卖婚姻等证明材料;......
·五证不全的房子能贷款吗?
五证不全的房子能贷款吗一般如果楼盘五证不全的话,所签订的合同是不受到法律保护的。而银行按揭只按照有效合同进行按揭,所以五证不全的楼盘是无法贷......
·离婚时婚前财产的分割方式是怎样的
夫妻在离婚的时候涉及到对财产的分割问题,而这其中就有可能会分割婚前财产、婚后财产等等。针对不同情况的财产,实际的分割方式是不一样的。那您知道......
·诉讼时效民法总则中的具体条款有哪些
诉讼时效民法总则中的具体条款有哪些?在众多的民事和刑事诉讼案件中,总会出现超过诉讼时效的情况。为了避免此种情况,需要事先充分了解相关的规定......
·一、临终老人口说遗嘱有用?
一、临终老人口说遗嘱有用?口头遗嘱指的是在立遗嘱的人临终之前用语言所讲述的而不是同时纸质方式或者是其他方式记载表达的遗嘱。立遗嘱的人临终之前的......
·用人单位的裁员补偿扣税么
用人单位的裁员补偿扣税么一、用人单位裁员补偿扣税么裁员经济补偿金,达到法定征税标准的,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用人单位裁员应当支付的经济补......
·专利申请需要多少费用?
专利申请需要多少费用?一、专利申请需要多少费用?专利申请需要500元到900元费用。专利申请过程中通常需要缴纳以下费用:1、申请费:发 明......
·过错推定原则和过错责任原则的区别有哪些?
过错推定原则和过错责任原则的区别有哪些?1、二者在举证责任的分配上不同。过错责任原则采取"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因此受害人需就其主张负举证责任.在......
·试用期期届满后能再延长吗
试用期是单位试用劳动者的期限。那么,在实践中,劳动者的试用期期届满后单位还可以再延长吗?其实,大大多数劳动者之所以关心试用期的长短问题,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