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名买房的法律风险是什么
一、借名买房的法律风险是什么
(一)借名购房政策房。
实践中借名购买经济适用房等政策性房屋的,首先可能遭遇举报等风险。即便买了,因名义产权人反悔,导致出资人无法取得房屋产权的情况也非常多。而且名义产权人与出资人之间往往具有亲朋、同事等某种亲密关系,很不重视书面证据的收集和保存,因此出现纠纷时出资人无法证明购房款系由自己支付,导致面临钱房两空的局面时有发生。
(二)借名购买普通房屋。
1、名义产权人反悔的风险。同样,如果出资人不能证明双方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和支付购房款的事实,要想取得房屋产权或收回购房款都很困难。
2、在名义产权人领取房产证之后,至将房屋产权过户给出资人之前,如果名义产权人对他人负有到期不能清偿的债务,或存在离婚纠纷,则房产很有可能被查封或拍卖,或者名义产权人发生意外,可能导致继承纠纷的产生。在这种情况下,出资人很难得到房屋,而可能只有要求返还房价款、违约金,不能要求继续履行合同、取得房产。
3、即使名义产权人不存在任何违约及有违诚信的行为,那么将名义产权人名下的房屋转移登记到真正的产权人名下也要负担相应的税费。
二 、借名购房的风险怎么防范
如果确实需要采取“借名”方式购买住房的话,那么实际产权人要和名义产权人签好协议,以书面方式确定该房地产的实际出资人和权利人。同时实际产权人在购房时应当从自己的账户支付房价款,并保留好付款单据。日后如发生纠纷,实际购房者可以凭书面证据以司法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利。
实际产权人还可与名义产权人至房地产交易中心就该房地产做一个个人抵押,由名义产权人将该房地产抵押给实际产权人。这样名义产权人就无法跳过实际产权人擅自出售房屋和损害实际产权人的利益。
总之,借名购房虽然没有被我国法律明文禁止,但这种行为肯定是得不到法律支持和保护的。最重要的是借名购房在实践中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如果购房者不注意收集证据,很容易是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而这种损害又很难由法律进行保护。在此提醒购房者不要盲目投资房产或者冒名购买政策房,一旦出现风险结果得不偿失。
人们买房时要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相关的购房政策。我国有不少城市都有房屋买卖限购令,而借名买房就是规避限购令的下下策。虽然借名买房在我国法律上并没有明文禁止,但借名买房的风险则是非常大的。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顾小东律师,手机:025-84110110
@顾小东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现专注于经济合同、刑事犯罪、法律顾问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熟悉公司、企事...More>>
·验资后又转出被判属抽逃出资吗
验资后又转出被判属抽逃出资吗一、验资后又转出被判属抽逃出资吗2011年修订的《公司法解释(三)》第十二条:公司成立后,股东将出资款项转入公司账......
·保管费该怎样计算
1、普通货物,自承运人发出到货通知的次日起免费保管3日。分批到达的普通货物的免费保管期限从通知提取最后一批货物的次日算起。超过免费保管期限的货......
·与出租车追尾需要误工费的规定?
与出租车追尾需要误工费的规定有哪些在发生车辆受损的交通事故,对方负事故全部责任的,受害方除了可以要求赔偿汽车修理费外,如果产生合理的交通费和......
·涉及毒品律师找不找有用吗?
毒品对我国和世界上的危害比较大,不光使人对其产生依赖性。也对社会的管理和社会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那如果涉及这类案件还用找律师吗,下面我们......
·惩罚性赔偿的性质特征是什么
惩罚性赔偿的性质特征是什么?1、该责任是由于加害人的恶意行为所引起的,通常情况下加害人存在主观故意是主张该责任的一个前提条件,主要适用过错主义......
·著作权登记合同纠纷如何解决?
著作权登记合同纠纷如何解决?著作权是受到我国法律保护的一种知识产权,任何未经著作权所有人允许使用作品的行为都侵犯了著作权。著作权需要登记才能......
·离婚怎么样认定夫妻共同债务
离婚怎么样认定夫妻共同债务一、离婚怎么样认定夫妻共同债务?(一)婚前一方借款购置的财产已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为购置这些财产所负的债务;(二)......
·法律对校园贷款的规定有哪些?
法律对校园贷款的规定有哪些?针对已经发生了众多因为贷款无法偿还并且因此而产生了巨额的利息让许多没有收入的学生无路可走的事件,让国家开始重视......
·怎么确定婚后房产归属,离婚如何分割婚后房产
新婚姻法实施后,夫妻离婚的婚后房产归属问题成为了大众急需了解的内容。由于这涉及到个人的利益问题,因此不少离婚夫妻都在咨询我们这样的问题,下面......
·斡旋受贿罪的两个问题如何理解?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人情往来、交际应酬等活动,特别是作为一名国家工作人员,心中时刻要有一杆秤,什么是正常行为,什么是职务受贿,国家......
·疫情期间造谣怎么处罚?
疫情期间造谣怎么处罚?一、疫情期间造谣怎么处罚?疫情期间造谣犯罪处罚是面临着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甚至是三年以上的有期徒刑,刑事责任:《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