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一方擅自卖房是否有效
房产是不动产,在夫妻共同财产中,经济价值较高。一般,夫妻之间存在家事代理关系,即夫妻于日常家事处理方面互为代理人,互有代理权。那夫妻一方擅自卖房是否有效呢?接下来,就由我们为你做详细解答。
一、夫妻一方擅自卖房是否有效
夫妻一方擅自卖房不能绝对定论为无效或有效,须综合判断:
如果房产登记在一人名下,购房人与卖房夫妻也不熟悉,判断该买卖行为有效一般不以经过夫妻双方同意为条件。
如果房产登记在二人名下,判断该买卖行为有效一般要以经过夫妻双方同意为条件,举证责任在购房人,即购房人要有证据证明夫妻双方同意为条件,即应以购房人是否善意、有偿作为条件。同时,对于合同的有效无效也可以引用《合同法》52条进行排除判断。
但是,如果产权已经转移,就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买方)了。
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在没有对财产进行分割的情况下,部分共有权人擅自处分共有财产的,一般认定无效。例外的情况是,第三人有理由相信夫妻一方对财产的处分是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应优先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
二、夫妻一方擅自卖房的如何处理
一般来说,为了保护买受人的合法权益,应以购房人是否系善意、有偿作为判断未经夫妻双方同意一方擅自卖房合同效力的条件,只要购房人要有证据证明夫妻双方同意,该合同有效。那么另一方不能追回房屋。
如果有证据能证明夫妻一方擅自卖房是与卖房的第三人恶意串通,或是第三人存在重大过失或是是以不合理的低价购买,另一方则可以向房屋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该合同无效。进而追回房屋。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十一条规定:“一方未经另一方同意出售夫妻共同共有的房屋,第三人善意购买、支付合理对价并办理产权登记手续,另一方主张追回该房屋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夫妻一方擅自处分共同共有的房屋造成一方损失的,离婚时另一方请求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所以,如果夫妻一方擅自卖房,另一方不能追回该房屋,只能在离婚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要求一方赔偿损失。
由于房产涉及到的价值比较大,因此在对家庭房产做出处理的时候,一般是需要夫妻共同签字同意的,而要是夫妻一方擅自卖房的话,这样的行为通常是认为无效的。但要是房产已经转移了所有权的话,则是不能对抗善意的买家的。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顾小东律师,手机:025-84110110
@顾小东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现专注于经济合同、刑事犯罪、法律顾问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熟悉公司、企事...More>>
·股权投资企业服务的模式是什么样的?
股权投资企业服务的模式是什么样的?一、股权投资企业服务的模式一)股权投资企业是指那些通过募集资金购买非上市企业股份的公司。二)股权投资企业......
·一、法律规定自书遗嘱要几份?
一、法律规定自书遗嘱要几份?自书遗嘱在份数上没有要求,一般由自己保管,或者交由指定遗产继承人保管。自书遗嘱属于遗嘱中的特殊形式,是指遗嘱人亲笔......
·虚报注册资本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公司在设立的时候,需要按照规定登记公司注册资本,但实践中有些设立人却虚报注册资本。这样的行为是有可能构成虚报注册资本罪的,此时要求达到了法律......
·涉及股份分割的离婚该如何处理
从前生活水平还不是很好,夫妻离婚的涉及到的财产分割类型也比较单一。如今,人们的生活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而夫妻在离婚的时候也不仅仅是对钱进行分割......
·一、丈夫家暴离婚财产分割原则是什么?
一、丈夫家暴离婚财产分割原则是什么?丈夫有家暴行为分割夫妻共有财产妻子在理论上可以多分得财产,因为按照婚姻法的立法精神,人民法院在审理夫妻共有......
·无偿委托合同的解除需要支付赔偿金吗?
一、无偿委托合同的解除需要支付赔偿金吗?无偿委托合同的解除需要支付赔偿金,《合同法》第410条规定,委托人或者受托人可以随时解除委托合同。因......
·装修工程质保金的规定是怎样的?
装修工程质保金的规定是怎样的?为了使得工程质量得到保障,减少工程事故发生的概率,我国立法机关制动了约束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规范,根据这......
·新刑事诉讼法法律援助的内容是什么?
在生活中,经常会有许多人由于经济条件没有办法提起法律诉讼的情况发生,这个时候就可以得到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是政府为经济困难的人们提供无偿的法律......
·家里被盗警察办案流程是怎样的?
家里被盗警察办案流程是怎样的?一、家里被盗警察办案流程是怎样的1、根据我国《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首先要勘查现场。接到报案人的报案......
·在法定工作日扣工资吗?
法定工作日扣工资吗?法定工作日不上班的职员是不会被单位扣工资,若是遇到单位因为自己在法定节假日不上班就扣除工资的情形,那么可依法向劳动监察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