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挪用资金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一、福建省挪用资金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5千元至1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
2.挪用公款数额在一万元至3万元以上,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 的;
3.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一万元至3万元以上,超过3 个月未还的。
二、挪用公款数额巨大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一)、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
1、数额较大的认定
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数额在三万元以上,为数额较大。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数额巨大的认定
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巨大”。
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3、情节严重的认定
1、挪用公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2、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特定款物,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的;
3、挪用公款不退还,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的;
4、其他严重的情节。
(二)、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超过三个月未还认定
1、数额较大的认定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超过三个月未还,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为数额较大。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超过三个月未还,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数额巨大的认定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超过三个月未还,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巨大”。
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3、情节严重的认定
1、挪用公款数额在二百万元以上的;
2、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特定款物,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
3、挪用公款不退还,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
4、其他严重的情节。
对于挪用资金罪的立案标准,是根据行为人是否有挪用公款的行为来认定的,一般情况下只要存在挪用资金的行为就可以认定为犯罪事实,最终的判决结果是基于实际的金额来处理的,达到了法律上规定的巨大金额的,也是需要从严处罚的。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顾小东律师,手机:025-84110110
@顾小东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现专注于经济合同、刑事犯罪、法律顾问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熟悉公司、企事...More>>
·刑事判决挪用资金罪的判决标准是什么
刑事判决挪用资金罪的判决标准是什么?根据《刑法》中的规定,犯有挪用资金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
·提单背书转让的法律后果
按照《汉堡规则》,提单是指用以证明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和货物已经由承运人接收或者装船,以及承运人保证据以交付货物的单证。学术界关于提单的物......
·故意放火罪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故意放火罪量刑标准是怎样的一、故意放火罪量刑标准是怎样的1、犯放火罪的,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2、致人重伤、死亡......
·摩托车肇事索赔逃逸保险公司理赔吗?
一、摩托车肇事索赔逃逸保险公司理赔吗?1、首先,在能够找寻到逃跑的肇事车辆情况下,责任是由逃逸一方承担,即对方承担全责,因此您这边产生的车......
·一、交通事故协商赔偿怎么报保险理赔?
一、交通事故协商赔偿怎么报保险理赔?1、报案在出险后,客户向保险公司理赔部门报案;在汽车保险公司内勤接到报案后,会要求客户将出险情况立即填写《......
·立遗嘱可以不给自己儿子吗?
立遗嘱可以不给自己儿子吗立遗嘱是可以不给自己儿子的。立遗嘱人的姓名、年龄、性别等;立遗嘱人的家庭情况;订立遗嘱的原因;遗嘱处分的财产状况;处分......
·危害公共交通安全罪判几年
法律没有规定危害交通安全罪这一罪名,一般是指危害公共安全罪这一类罪名中危害公共交通安全的犯罪,如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交通设施罪、劫持航空器罪......
·医疗事故适用什么责任原则
医疗事故适用什么责任原则一、医疗事故适用什么责任原则对于医疗纠纷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国内外都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两种主张:一种是过错责任原则......
·四种遗产继承方式是什么?
四种遗产继承方式是什么?在我国,遗产继承的方式分为如下四种:(1)遗嘱继承,即被继承人在生前订立遗嘱,指定继承人继承自己的遗产。(2)遗赠,即被继承......
·民法总则商合伙的规定有哪些
民法总则商合伙的规定有哪些伴随民法总则的颁发,很多困扰群众的民事纠纷得到了满意的解答和统一的规范,极大程度的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随着......
·申请劳动仲裁的风险都有哪些
劳动仲裁是劳动者解决劳动争议,维护自身合法劳动权益的方式之一。但并不代表劳动者只要申请了劳动仲裁就一定能有效维权,其中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风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