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通投标并行贿的量刑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利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对犯行贿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对侦破重大案件起关键作用的,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二、数罪并罚最高刑期是多少?
《刑法》对数罪并罚最高刑期作了详细规定,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
三、刑事案件的审理时间
一审法院的正常审理期限(一般为2个月,至迟不超过3个月,特殊情况例外)
第二百零八条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人民法院改变管辖的案件,从改变后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理期限。
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的案件,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法院后,人民法院重新计算审理期限。
《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五十八条下列案件在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的期限届满不能侦查终结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延长二个月:
(一)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
(二)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
(三)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
(四)犯罪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
根据上述规定,人民法院审理一审案件常见的审限应当在三至六个月。
犯罪嫌疑人很有可能就是通过行贿这种手段跟对方串通投标的,可是,串通招投标罪和行贿罪的量刑上都有一定的自由幅度范围,具体的量刑标准,我们需要有行贿和串通招投标罪的其他详细的材料才好针对性的分析。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顾小东律师,手机:025-84110110
@顾小东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现专注于经济合同、刑事犯罪、法律顾问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熟悉公司、企事...More>>
·监狱关押后可以探视吗?
一、监狱关押后可以探视吗?监狱关押后,是可以探视的。亲属可以探视,不管是不是直系,但一般朋友不可以。《监狱法》第四十八条:罪犯在监狱服刑期......
·购房合同必须注明电梯品牌吗
这个一般不会,但设计图纸上会有要求。购房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甲方土地使用依据及商品房状况,包括位置、面积、现房、期房等;2、房价......
·能和患有精神病的妻子离婚吗?
能和患有精神病的妻子离婚吗?一、能和患有精神病的妻子离婚吗?可以和精神病人离婚的.《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的法定提出离婚的理由第五项中指出“......
·劳动争议仲裁中的举证时限
1.当事人应当在开庭审理结束前对其主张完成举证。 2.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时限内向仲裁委员会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时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
·买卖合同中拖欠货款能否主张利息
买卖合同中拖欠货款能否主张利息一、买卖合同中拖欠货款能否主张利息《买卖合同解释》(2012年7月1日起施行)第二十四条第四款:“买卖合同没有约......
·偷税漏税4000万判刑是怎么样的
偷税漏税4000万判刑是怎么样的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
·中国刑法入室盗窃罪既遂怎么量刑?
一、中国刑法入室盗窃罪既遂怎么量刑?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
·离婚协议的几种无效约定
一、对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财产进行分割。在对财产分割的时候,首先必须明确哪些是夫妻共同财产,哪些是他人财产。否......
·拖欠货款算诈骗吗?
拖欠货款算诈骗吗?拖欠货款算诈骗吗拖欠货款只是合同纠纷,属于民事纠纷的类型,不会构成诈骗的。 合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
·妇女家庭暴力危害有哪些?
妇女家庭暴力危害有哪些?尽管现在提倡男女平等,但是在一些偏远山区,家庭暴力仍然普遍存在,给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带来了人身及精神损害。家庭暴力不......
·劳动保障法特征是什么?
劳动保障法特征是什么?1、劳动法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侧重保护劳动者。有人认为,既然法律追求的是平等,那么作为劳动关系双方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应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