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小东律师
顾小东律师法律网
25.nj64.com
南京顾小东律师电话025-84110110

那些情形不得约定试用期

那些情形不得约定试用期《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这一规定指出了用人单位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和不得约定试用期的条件,弥补了《劳动法》有关试用期规定的不足。在劳动合同制度实行的过程中,有些用人单位钻劳动法的空子,利用《劳动法》关于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的规定,把劳动者的试用期定为三到五个月,每当劳动者的试用期将满时,就以劳动者不合格为由解除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再重新招用另外的劳动者。有些滥用试用期严重的用人单位,好像永远在招聘劳动者,永远在试用劳动者,劳动者成了这些黑心用人单位榨取超额剩余价值的廉价劳动力。《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有关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的规定,将对在试用期问题上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提供明确而具体的法律依据。二、试用期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哪些?(一)试用期是一个约定的条款,如果双方没有事先约定,用人单位就不能以试用期为由解除劳动合同。(二)同时劳动合同法限定了试用期的约定条件,劳动者在试用期间应当享有全部的劳动权利。(三)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四)劳动合同法关于试用期的规定体现了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大体平等。(五)禁止设定变相试用期。有的用人单位为了规避法律,约定试岗、适应期、实习期,这些都是变相的试用期,其目的无非是为了将劳动者的待遇下调,方便解除劳动合同。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应当明确这些情形按照试用期对待。要知道,在劳动合同中,试用期条款并不是必备条款。有关试用期的内容,均是建立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的情况下。也就是说,试用期可约定也可以不约定。但是要注意,我国《劳动合同法》中明确了在两种情况下,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顾小东律师,手机:025-84110110

@顾小东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现专注于经济合同、刑事犯罪、法律顾问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熟悉公司、企事...More>>

·监护人处理被监护人财产的条件有哪些
      监护人处理被监护人财产的条件有哪些为被监护人的利益才能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三十五条??监护人应当按照最......


·母亲欠债子女不继承遗产需要还债吗
      母亲欠债子女不继承遗产需要还债吗一般情况下,自己的父亲或者母亲去世(不管因为什么原因去世),作为儿子、女儿,在没有合法遗嘱或者遗赠的情况下,往......


·取保候审直诉期间出国可以吗?
      取保候审直诉期间出国可以吗?取保候审直诉期间出国是不可以的,取保候审只是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一种强制措施,并不代表案子的了结。按照法律规定,被取保......


·交通事故处理提车时间是什么时候
      随着车辆的日益剧增,越来越多的人都会驾驶车辆,随着而来的交通事故也在逐渐增加,一方面,我们在开车的时候应该避免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我们还应......


·缓刑申请出去打工麻烦吗?
      缓刑申请出去打工麻烦吗?缓刑期间不知得擅自外出打工,想要外出到你所居住的市、县范围外打工可以先到你所居住的公安派出所,把你的情况向派出所报告,......


·认缴的股权转让税费需要缴纳吗?
      认缴的股权转让税费需要缴纳吗?认缴是指股东对其应当出资的股本并不实际进行出资,而只进行承诺和认可的行为。它的相对概念是实缴股本。我们知道,......


·如何认定为亲友非法牟利罪
      在我们的身边,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如果一个人在一家单位任要职,他就会把可以盈利的活动介绍给自己的亲友。殊不知,这种行为可能构成为亲友非法......


·房管局撤销备案要多久时间
      房管局撤销备案要多久时间?双方均同意可到房产部门办理,具体时间没有规定。比如,《成都市商品房买卖合同登记备案管理办法》第十四条申请注销商品房......


·无故被辞退怎么赔偿标准
      无故被辞退怎么赔偿标准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


·公司法定代表提名的范围是什么
      一、公司法定代表提名的范围是什么公司法定代表人由公司章程规定,而不是由法律直接规定;其次,究竟谁来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由股东选定,其选定范......


·虚假宣传怎么认定?
      虚假宣传是指在商业活动中,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或者服务做出与实际内容不符的虚假信息,导致客户或消费者误解的行为。1、主体判断上,双方......


首 页 | 法律咨询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3 顾小东律师 All rights reserved.
律师热线:025-84110110
025-84110110
点击这里给顾小东律师发消息


在线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