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烟台醉驾通知单位是否是必经程序?
如果和单位没有直接关系,通常不会的,但即使不通知,单位早晚也会知道的。
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拘留后,应当在24小时内通知家人,有碍侦查的情况除外。
相关规定:
《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三条 公安机关拘留人的时候,必须出示拘留证。
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二、醉驾怎样处罚
(一)《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处罚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最新修改的内容规定:
1、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2、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3、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二)《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处罚
1、《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2、醉酒驾驶机动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第一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1)造成交通事故且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或者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未构成其他犯罪的;
(2)血液酒精含量达到200毫克/100毫升以上的;
(3)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驾驶的;
(4)驾驶载有乘客的营运机动车的;
(5)有严重超员、超载或者超速驾驶,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使用伪造或者变造的机动车牌证等严重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行为的;
(6)逃避公安机关依法检查,或者拒绝、阻碍公安机关依法检查尚未构成其他犯罪的;
我们国家醉酒驾驶之后,需要接受到公安机关的相应调查,主要是调查醉酒驾驶的行为,然后对此进行一定的判决,但是醉酒驾驶一般情况下和单位是没有关系的,所以不会通知到单位,只能说,醉酒驾驶判刑之后存在着案底,对日后工作是有影响的。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顾小东律师,手机:025-84110110
@顾小东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现专注于经济合同、刑事犯罪、法律顾问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熟悉公司、企事...More>>
·电动汽车有肇事逃逸的规定是什么?
电动汽车有肇事逃逸的规定是什么?电动汽车有肇事逃逸的规定是按照我们国家的治安管理处罚法,来对它进行一定费用的罚款,电动车肇事逃逸的处罚,依法对......
·嫌疑人被判拘役多久放人?
嫌疑人被判拘役多久放人?根据刑法第42条和第69条的有关规定,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拘役的刑期从判决之日起计算。判决以前先行羁押的,羁......
·按照我国法律规定起诉离婚事由怎么写?
在当今这个社会,很多夫妻闪婚,也就是在认识一段时间就迅速的结婚了,结婚之后因为一些性格上的原因导致婚姻生活不幸福,于是就起诉离婚,对于诉讼离......
·购买商业车险即时生效么?
购买商业车险即时生效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车一族是越来越多,对于商业车险,大部分车主都不大陌生。人们购买新车后,除了及时购买交强险外,还......
·男子强吻女子的行为如何认定?
从《刑法修正案九》中的规定来看,其实现在猥亵罪的犯罪对象已经不再区分性别了,从前此罪的犯罪对象只能是妇女和儿童,但现在妇女、儿童和男性都是属......
·父亲死了土地属于遗产吗?
父亲死了土地属于遗产吗?一、父亲死了土地属于遗产吗?父亲死了土地是不属于遗产的,根据法律规定,由于宅基地不属于公民的个人财产,因此,宅基地......
·原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手续有哪些?
原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手续有哪些?(一)事先通知工会《劳动合同法》第41条规定在可以裁员的4种情形下,用人单位需提前三十天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
·供用电合同(三)
供电方: 营业执照号码 用电方: 营业执照号码 为了保证供用电的正常进行,协调关系,明确各自的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
·在我国离婚财产怎么办公证?
在我国离婚财产怎么办公证?(1)当事人的身份证明,委托代理人需提交授权委托书和身份证明;(2)财产分割协议文本;(3)公证员认为应当提交的其他证据。首先......
·判刑两年有减刑机会吗
判刑两年有可能缓刑,刑期需要符合缓刑的条件才可以。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
·过失犯罪刑事责任认定是什么
过失犯罪刑事责任认定是什么一、过失犯罪刑事责任认定是什么《刑法》第十五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