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告失踪时限是多久?
一、宣告失踪时限是多久?
《民法通则》第20条规定:"公民下落不明满二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为失踪人。"根据本条规定,非经利害关系人的申请。人民法院不得主动宣告失踪。第二十条 公民下落不明满二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为失踪人. 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下落不明的时间从战争结束之日起计算。
《民法通则》第二十一条 失踪人的财产由他的配偶、父母、成年子女或者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代管。代管有争议的,没有以上规定的人或者以上规定的人无能力代管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的人代管。失踪人所欠税款、债务和应付的其他费用,由代管人从失踪人的财产中支付。
《民法通则》第二十二条 被宣告失踪的人重新出现或者确知他的下落,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应当撤销对他的失踪宣告。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从公民下落不明满2年次日起,公民下落不明满二年,利害关系人申请宣告其失踪的,向下落不明人住所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利害关系人包括公民的配偶、父母、子女、近亲属。
二、申请宣告失踪的利害关系人的顺序什么?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四)其他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
前一顺位人不申请宣告失踪的,后顺位申请人是不能申请的,但申请撤销失踪宣告不受上列顺序限制。
宣告失踪的,失踪人的财产依法由他人代管,但不能发生继承和财产所有权转移等法律后果。而宣告死亡则产生与自然死亡完全相同的法律后果,即财产关系发生继承,而人身关系消失。宣告失踪不是宣告死亡的必经程序。
如果下落不明人重新出现,该公民本人或者他的利害关系人有权向作出死亡宣告判决的法院提出申请,请求撤销原判决。法院审查属实后,应当作出新判决,撤销原判决。原判决撤销后,财产关系应当恢复,即继承人应当将所继承的财产返还,原物不存在的,给予适当补偿。而人身关系中的父母子女关系自然恢复,夫妻关系则要取决于配偶是否再婚,如果配偶再婚了,无论再婚以后的配偶是否离婚或者再婚以后是否离婚,其婚姻关系均不能自然恢复。
由此可见,如果我们不幸遭遇亲人失踪的事情,在多方寻找无果后可以申请宣告失踪。这里就要注意一下宣告失踪时限,按照目前规定,宣告失踪必须满足失踪人员下落不明满2年,只有超过这一时限的,才符合宣告失踪条件。同时,宣告失踪应该由利害关系人来提出,这里指的是一般都是家属。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顾小东律师,手机:025-84110110
@顾小东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现专注于经济合同、刑事犯罪、法律顾问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熟悉公司、企事...More>>
·在我国工伤鉴定结果对了怎么办?
在我国工伤鉴定结果对了怎么办?1、是看鉴定的级别有没有问题,你要是对鉴定结论(级别)不服或有疑义,可以在受到鉴定结论15日内向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
·劳动者病退工资如何计算
正常情况下劳动者需要在达到了规定的年龄标准之后,才能申请退休。我国法律中明确规定了男职工退休年龄为60岁,女职工退休年龄为50周岁,而女干部的退......
·在我国自动离职要多久解除劳动合同
在我国自动离职要多久解除劳动合同法律上关于自动离职要多久解除劳动合同是没有明文的规定旷工天数达到单位规章里规定,属于严重违反单位规章时,单位......
·多人股权转让协议范本怎么写?
多人股权转让协议范本怎么写?股份转让是一个公司市场面临的事情,有时是遗产转让,有时是被更为强大的公司收购,如今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大,......
·销售假冒伪劣口罩涉嫌犯罪吗
涉嫌犯罪。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是指生产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保障......
·肇事逃逸能不被拘留么?
肇事逃逸能不被拘留么?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处十五日以下的行政拘留,不会被刑事拘留。肇事逃逸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个人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的条件是什么
个人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的条件是什么一、个人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的条件是什么?1、土地使用权抵押应以初始土地登记作为前提,领取土地使用证;2、......
·离婚一方不愿分财产怎么起诉
离婚一方不愿分财产怎么起诉一、离婚一方不愿分财产怎么起诉?原告需要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递交诉状、副本及相关的证据材料,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提......
·一、劳动合同到期不续签提出辞职是否有补偿?
一、劳动合同到期不续签提出辞职是否有补偿?劳动者不续约的没有经济补偿,但用人单位新劳动合同规定的条件增加的除外。用人单位不续聘的,应当支付劳......
·一、解除劳动合同补偿办法是什么?
一、解除劳动合同补偿办法是什么?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计算方式,现行的核心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如下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