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诈骗2万判多久?
信用卡透支了2万,银行催款还不还,如构成信用卡诈骗,则构成刑事犯罪。肯定是会被判刑的,但是如果还款,可以争取缓刑。一旦被判恶意透支的形式案件,透支信用卡2万会被判1-3年,还要负担银行起诉费催收电话费,法院罚款,大概需要承担5至6万。
一、信用卡恶意透支基本规定:
最高法最高检联合发布《关于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恶意透支”。恶意透支”属于信用卡诈骗的犯罪行为。《解释》对信用卡“恶意透支”构成犯罪的条件作了明确的规定,以及“恶意透支”认定处罚的相关问题,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作了界定,以区别于善意透支的行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 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知识拓展】透支信用卡判刑标准和相关规定解析
二、“恶意透支”构成犯罪的条件:
第一,在司法解释中,对“恶意透支”增加了两个限制条件:一是发卡银行的两次催收;二是超过三个月没有归还。这里面就排除了因为没有收到银行的催款通知或者其他的催款文书,而没有按时归还的行为,持卡人没有接到有关通知或者文书,过了一定的期限没有归还的,不属于“恶意透支”。第二,因为“恶意透支”这种信用卡诈骗犯罪是故意犯罪,因此在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这是该行为非常重要的构成要件。“非法占有”是区分“恶意透支”和“善意透支”的一个主要界限,只有具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进行透支的才属于“恶意透支”,才构成犯罪。这次司法解释中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结合近年来的司法实践列举了六种情形,比如明知无法偿还而大量透支的不归还;肆意挥霍透支款不归还;透支以后隐匿、改变通讯方式,逃避金融机构的追款等。这些情形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表现。第三,这次司法解释明确了“恶意透支”的数额,“恶意透支”的数额是指拒不归还和尚未归还的款项,不包括滞纳金、复利等发卡银行收取的费用。第四,根据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法院未判决或者公安机关未立案之前,偿还了这些透支款息的,从轻处理或者不追究刑事责任,这样既依法追究那些“恶意透支”的诈骗行为,同时又发挥法律的警示和教育作用,尽可能地缩小刑事打击面。我们您都知道对于信用卡诈骗的数额方面的处罚是有着不同的标准的,对于信用卡诈骗2万判多久的问题综合的来看的话一般都是1-3年的。而且要处相应的罚款,但是这个时候我们是可以申请缓刑的,所以说在缓刑的时候我们要及时进行还款这样就可以有效减轻惩罚了。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顾小东律师,手机:025-84110110
@顾小东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现专注于经济合同、刑事犯罪、法律顾问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熟悉公司、企事...More>>
·合同生效条件都有哪些?
合同生效条件都有哪些合同生效因合同的性质不同,生效的条件也不同。一般有下列三种情况:1、依法成立的合同,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所谓依法成立的合同,......
·一、江西南昌最低抚养费如何确定?
一、江西南昌最低抚养费如何确定?1、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
·人民法院有什么强制执行措施
人民法院有什么强制执行措施一、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查询是指人民法院向银行、信用合作社等单位调查询问或审查追问有关被申请人......
·送达的法条有哪些
送达的法条有哪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章第二节送达第八十四条送达诉讼文书必须有送达回证,由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收到日期......
·事实劳动关系工伤认定怎么处理?
事实劳动关系工伤认定怎么处理?根据人社部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发现劳动关系存在争议且无法确......
·辞职后五险一金怎么处理?
(一)可以直接断交,下次入职新公司继续续上。1、医保断交3个月后,想再享受医保待遇,需先交足6个月再说(注:各地政策不一,请以当地社保和公积金管理......
·离婚诉前财产保全要多长时间
离婚诉前财产保全要多长时间一、诉前财产保全要多长时间诉前财产保全最长期限是30天。申请人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三十日内不依法提起诉讼或......
·征地拆迁工作方法有哪些?
征地拆迁工作方法有哪些?一、倾力宣传教育征地拆迁工作的顺利与否,离不开被征地拆迁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因此,征地拆迁职能部门要牢固树立“思想......
·彩礼钱是夫妻共同财产吗?
彩礼钱是夫妻共同财产吗如果所收的彩礼由一方个人接收或购置结婚物品的,应根据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受赠的财物无特殊约定,应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