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犯罪嫌疑人不认罪可以判免刑么?
一、在我国犯罪嫌疑人不认罪可以判免刑么?
1、拒不认罪的犯罪嫌疑人,只要形成完整的证据链,证实犯罪人确实违法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不能免于刑事处罚。
2、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一百零四条 对证据的真实性,应当综合全案证据进行审查。
对证据的证明力,应当根据具体情况,从证据与待证事实的关联程度、证据之间的联系等方面进行审查判断。
证据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共同指向同一待证事实,不存在无法排除的矛盾和无法解释的疑问的,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第一百零五条 没有直接证据,但间接证据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
(一)证据已经查证属实;
(二)证据之间相互印证,不存在无法排除的矛盾和无法解释的疑问;
(三)全案证据已经形成完整的证明体系;
(四)根据证据认定案件事实足以排除合理怀疑,结论具有唯一性;
(五)运用证据进行的推理符合逻辑和经验。
二、不认罪的表现
1、被告人从被抓获之日起就拒不认罪,此类现象在毒品案件中尤甚。审判实践中,毒品案件一对一的特殊性致使定罪量刑主要依靠毒品买卖上下家的一致口供,缺少相应的实物证据。被告人心存侥幸,不愿如实供述,试图逃脱刑罚的制裁。
2、被告人被抓获之后如实认罪,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又改变口供,不愿承认犯罪事实。有些被告人在被抓获之初,迫于司法机关的强大压力,承认了犯罪事实,但其内心深处不愿接受制裁,抵抗改造。在最初的慌乱之后,重新构筑了心理防线,抗拒法律。
3、在共同犯罪中,各被告人之间对作案分工合作的细节相互推诿,都不愿承担主要责任。此种现象在抢劫、抢夺案件的庭审中频繁出现。实施抢劫、抢夺案件的被告人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且多是同乡、朋友关系结伙作案。在事发后,各个被告人为了减轻自身的罪责,都试图将责任推给他人,以减轻自己的刑事责任。
如果是犯罪嫌疑人自己不认罪就能够免除刑事责任了,那制定我国的刑法跟刑事诉讼法将意味着没有任何的意义了。犯罪嫌疑人认不认罪不会有什么大的影响,况且我国公安部门现在就不会在证据不充足的情况下轻易将犯罪嫌疑人抓获的,当事人不认罪,只要证据确凿仍然可以被定罪判刑。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顾小东律师,手机:025-84110110
@顾小东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现专注于经济合同、刑事犯罪、法律顾问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熟悉公司、企事...More>>
·交通事故赔偿提交哪些资料
交通事故赔偿提交哪些资料身份证、驾驶证、行车证、保单、银行账户、责任认定书、维修发票、赔偿凭证、如果涉及人伤的需要病例、医疗发票、伤者身份......
·品牌的代理协议书怎么书写
品牌的代理协议书怎么书写不同品牌的产品经营销售,相关企业之间是先需要取得品牌的代理权,才可以进行代理经营的。而这就需要双方之间签署代理授权......
·土地使用权禁止转让有哪些规定?
土地使用权禁止转让有哪些规定?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由于个人原因或是其他原因,土地使用权是可以转让的,但是不能随意转让,必须要符合规定。而且其中......
·最高法院脱逃罪追诉时效是否有限制
逃脱罪是一种很严重的犯罪,那么逃脱罪的定义是什么,有没有最高法院脱逃罪追诉时效,最高法院脱逃罪追诉时效是否有限制呢?如果想要了解更多这方面的法......
·1、学生在校内被伤害
1、学生在校内被伤害,学校承担过错责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规定,对在校学习的未成年学生,......
·公安机关限制人身自由规定是怎样的
公安机关限制人身自由规定是怎样的1、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在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只有行政拘留,在存在有两种以上违......
·一、离婚如何分割婚后财产?
一、离婚如何分割婚后财产?离婚需要按照平等的原则分割婚后财产,夫妻共同财产,原则上均等分割;根据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和财产的来源等情况,具体处......
·盗窃罪数额巨大可以判缓刑吗
盗窃罪数额巨大不能判处缓刑。《刑法》规定,缓刑的适用条件是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盗窃罪数额巨大根据《刑法》应被判处三年以上......
·退休是终止劳动关系了吗?
对于很多工作了一辈子的职工来说,退休是最不愿面对的事情,所以达到退休年龄还留在原工作岗位上的不在少数,而对于企业来说老职工比新人技术熟练,且......
·离婚官司的债权处理是怎样的
离婚官司的债权处理是怎样的离婚诉讼中夫妻针对共同债权的争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双方争夺债权。这可能是因为债务人信用度高,债权容易实现:或者......
·一、用工主体责任赔偿上下班交通事故如何规定?
一、用工主体责任赔偿上下班交通事故如何规定?应该赔偿。我国法律没有临时工的概念,只要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即属于正式工。可以依法享受劳动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