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双方离婚后有探望权吗?
夫妻双方离婚后有探望权吗?
一、离婚后谁享有探望权
不论父母双方离婚后哪些人有探视权,子女都有权利要求与自己的父母见面。1、关于探望权的主体,是离婚后不与子女生活在一起并与子女保持有父母子女权利义务关系的父母。由此可见,父母行使探望权是有条件的:(1)必须是已离婚,未与子女生活在一起,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2)必须是与子女保持着父母子女关系的父母。2、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可以推知,行使探望权的父母包括:具备上述两个条件的生父母(婚生子女的父母、非婚生子女的父母、人工生育子女的父母)、养父母、已与子女形成抚养关系并在离婚后愿继续提供抚养费的继父母。3、如果当事人协议离婚,在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手续时,应同时对离婚后探望子女的时间、方式等达成协议。4、婚姻登记机关审查当事人是否对探望子女达成了协议,即协议内容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义务;如果当事人是通过诉讼离婚,在人民法院调解离婚的情况下,离婚协议中应有探望子女的条款,其内容必须合法;在人民法院判决离婚的情况下,应对探望的方式、时间等做出具体的判决。总之,无论是协议离婚,还是诉讼离婚,对探望的方式、时间等问题,应先由当事人协商,协商不成时,再由人民法院做出具体的判决。
二、离婚后对方不让见孩子怎么办?
《婚姻法》第48条规定:对拒不执行扶养费、抚养费、赡养费、财产分割、遗产继承、探望子女等判决或裁定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有关个人和单位应负协助执行的责任。法律通过这条规定,对探望权赋予了提起强制执行的效力。从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看,探望权纠纷最大的问题也是执行。由于探望权涉及到人身的问题,就不能对子女的人身及探望行为进行强制执行。依新婚姻法的立法精神,是否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是衡量父或母探望行为的根本标准。可以想象,享有探望权的一方在执行法官、法警的陪同下探望子女,或因违反判决或裁定规定的方式、时间和地点探望子女而受到处罚,都会给子女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父母对子女的探望权是具有强制法律效力的,即使是父母离婚,父亲或者母亲对于子女仍然有着抚养责任和义务,子女也有与父母见面的权利。这不仅避免已经离婚的夫妻双方产生纠纷,也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所以父母对子女的探望权是受到法律的保护的。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顾小东律师,手机:025-84110110
@顾小东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现专注于经济合同、刑事犯罪、法律顾问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熟悉公司、企事...More>>
·一、交通事故车伤不理赔应该怎么办?
一、交通事故车伤不理赔应该怎么办?1、由交警部门调解交通事故对方拒绝赔偿时,可以先经过公安机关的调解。2、起诉经过调节后,仍然没有达成协......
·工程质量管理手段有哪些?
各工程责任主体,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对会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进行防范,在采取措施之后,还需要实施一定的管理手段,从法律层面分析,工程质量管理不......
·离婚时婚生小孩的抚养费标准如何确定离婚后
离婚时婚生小孩的抚养费标准如何确定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
·如果终止劳动合同补偿规定有哪些?
如果终止劳动合同补偿规定有哪些?一、经济补偿金计算标准:劳动合同法规定,经济补偿金计算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
·上海解除劳动合同不需要赔偿的情形有哪些?
上海解除劳动合同不需要赔偿的情形有哪些?《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
·一、认定手书遗嘱的误区有哪些?
一、认定手书遗嘱的误区有哪些?1、遗嘱是单方法律行为,即遗嘱是基于遗嘱人单方面的意思表示即可发生预期法律后果的法律行为。2、遗嘱人必须具备完全民......
·月薪没有加班费怎么办 是否可以拒绝单位加班
一、单位安排加班可以拒绝吗?《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用人单位安排......
·小偷指认销赃不承认怎么处理
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
·餐厅雇用童工不给结工资怎么办?
在我们国家,未成年人是我们重点关爱的对象,但是现如今却存在着很多私自雇佣童工的现象,更有甚者,克扣他们的工资或者干脆不给他们发工资,那么,面......
·拐卖妇女罪结果加重情况有哪些?
拐卖妇女罪结果加重情况有哪些?(一)拐卖妇女、儿童集团的首要分子:(二)拐卖妇女、儿童三人以上的;(三)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四)诱骗、强迫被拐卖的妇女......
·2023肇事逃逸至轻伤是否涉及刑事责任
肇事逃逸至轻伤是否涉及刑事责任逃逸负全责,但是只是造成对方轻伤,那么一般不涉及刑事责任。我国相关法律对于交通肇事致至使受害者死亡的处以三年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