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全日制用工签劳动合同吗
一、非全日制用工签劳动合同吗
对于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关系的建立,《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八条做了明确的规定,采取非全日制用工形式建立劳动关系,公司和劳动者可以订立口头协议,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不是必须的。非全日制劳动合同与全日制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的区别,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劳动关系建立方面,只要后订立的劳动合同不得影响先订立的劳动合同的履行,非全日制劳动者可以与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全日制劳动者只能与一个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而且劳务派遣单位不得以非全日制用工形式招用被派遣劳动者。2、在劳动合同订立方面,非全日制用工,当事人可以订立口头协议,而全日制用工必须订立书面劳动合同。3、在工作时间方面,非全日制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为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全日制劳动者有标准工时、缩短工时、延长工时、不定时和综合工时等多种计算工作时间的标准。4、在计酬标准方面,非全日制劳动者按小时计酬,只要不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即可。全日制劳动者一般按月或者按年计酬,工资结构也比较复杂。5、在工资支付方面,非全日制劳动者劳动报酬的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全日制劳动者劳动报酬至少每月支付一次。6、在试用期约定方面,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不得约定试用期,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除非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可以约定一次试用期。
二、非全日制用工参加社保吗
为员工参加社会保险,是公司和员工的法定义务。除非员工已经参加了社会保险,公司应当为员工参保。从目前《社会保险法》的相关规定看,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可以由非全日制劳动者自行参保,工伤保险应当由公司负责缴纳。非全日制员工未在公司参加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原因多种多样,比如该员工已经参保、自行参保或者不愿意在公司参保等等,所以现在公司只为非全日制员工参加工伤保险是很普遍的。关于“非全日制用工签劳动合同吗”的问题,上文中已经做出了解答。法律并没有强行要求这种用工形式下,当事人必须要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因此也是可以进行口头约定的。若你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顾小东律师,手机:025-84110110
@顾小东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现专注于经济合同、刑事犯罪、法律顾问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熟悉公司、企事...More>>
·老公离婚不给财产怎么办?
老公离婚不给财产怎么办?离婚的方式只有两种诉讼和协商。可起诉离婚,被告不来缺席判决。诉讼离婚比较复杂,除了协议离婚所需材料外,还须准备诉状......
·怎样写工程承包合同?
怎样写工程承包合同?(一)承包方法:(1)承包形式:单包,即包工不包料。(2)工作量:工程上的水电安装;临时设施上包括:办公室、门卫、仓库、宿舍......
·公证中断诉讼时效书吗?
一、公证中断诉讼时效书吗?是可以申请中断的;公证书上已经说明如一方拒不履行,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属于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文书,可......
·如何才能避免车险定损争议
如何才能避免车险定损争议相信很多有车一族都为自己的爱车购买的有相应的车险,而在发生事故造成车辆损失的时候,需要先对车辆遭受的损害做出定损,之......
·买二手毛坯房需要注意什么
买二手毛坯房需要注意什么1、在选择毛坯二手房的时候要和周边的房产价格做个比较,因为毛坯二手房也是属于二手房,价格应该比同个区域、同个档次的房产......
·在我国新员工如果入职要注意什么?
在我国新员工如果入职要注意什么?1、保持谦逊有礼的态度新人最忌讳的就是态度不好,可能自己在学校里是学生会干部,可以指挥很多人,但来到新公司......
·欠钱不还没有条子怎么办
债务人欠钱不还的话,出借人可从间接证据入手,以形成间接证据链。1、借过钱的证据,2、主张债权的证据,3、借款人本人对于借款事实的确认,如录音、录......
·夫妻间借贷在离婚的时候要怎么处理
男女一旦缔结了婚姻关系的,那此时一方对外的借债,如果不是用于个人使用的话,则通常都是按照夫妻共同债务来处理的。所以,日后夫妻要是离婚的话,关......
·什么情况下离婚可以得到赔偿?
什么情况下离婚可以得到赔偿?(一)重婚。重婚是指有配偶的人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它不仅包括法律......
·业主委员会成立条件:
业主委员会成立条件:1、入住率达到50%以上;2、首批物业交付满2年,并且入住率超过30%的;3、首批物业交付满3年的。业主委员会成立程序/成立......
·监护人规定必须是孩子的父母吗?
监护人规定必须是孩子的父母吗?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亲生父母是孩子的法定的监护人。如果父母去世,可根据实际情况,重新确定监护人。二、法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