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诉讼时效债权该如何救济
一、过了诉讼时效债权该如何救济
对过了诉讼时效的债权,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救济:1、自愿履行。对时效已过之债权,债务人自愿做出给付的,不受法律的禁止,即使是债务人不知时效已过,也不例外。它是债务人抛弃时效利益的结果。对此,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八条规定:“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2、承认债务(权)。如果债务人明确承诺将履行“已过时效”之债务,无论何种方式,均构成对原债务(权)的承认。但在实践中,承认的方式常为:双方达成还款协议、债务人在催收单上签章和为原债务提供担保。对前两种方式,我国的司法解释已明确肯认,而对后一种方式,我国则缺少相应的规定。需要说明的是,对债务(权)的承认,只是以原债权债务的内容为基础的新的债的关系产生,从理论上讲,这为新的债权债务关系,而不是原债务(权)诉讼时效的恢复或中断、中止及延长。部分承认债务(权)亦如此。3、抵销。在抵销中,为抵销的债权,即债务人的债权,称为主(自)动债权,被抵销的债权,即债权人的债权,称为受动债权。抵销分法定的和合意的两种。对合意抵销,虽是双方行为,但须协商一致,这已含有债务人“自愿”的因素,因此,债务人以“过时效”之债务抵销对方债务的,发生自愿履行的效果。由于法定抵销为单方行为,抵销的意思表示可由任何一方作出,所以对“过时效”之债权(务)的抵销,在不同主体间的效力(果)是有区别的。如债务人以其“过时效”之债务抵销对方“未过时效”之债务的,发生自愿履行的效力。至于对方是否同意,则在所不问。另外,如两个债权(务)均“已过时效”的,则任何一方主张抵销的,都不会产生抵销的效力,但如双方合意抵销的,可产生抵销的效力。
二、债权过了诉讼时效该怎么办
债务纠纷的诉讼时效是从债权人最近一次要求债务人还债的日期算起,超过2年,不予保护。2年内债务人未还债的,债权人可以到法院提起诉讼。但2年内债务人未还,债权人既没有要求债务人还债,也未向法院提起诉讼,超过诉讼时效,法院不予保护。希望对您能有一定的帮助。在实践中,不少人在碍于面子,或者是有其他的原因而未能及时讨债,并因此过了诉讼时效。对于这种情况,债权人仅凭自己的能力去讨债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当您遇到前述情况时,建议您最好是及时的去咨询一下专业的律师,让律师帮助您。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顾小东律师,手机:025-84110110
@顾小东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现专注于经济合同、刑事犯罪、法律顾问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熟悉公司、企事...More>>
·工伤赔偿需要解除劳动合同证明吗?
工伤赔偿需要解除劳动合同证明吗不需要。假的解除劳动合同证明法律后果是什么1、因为没有当事人的签名,在劳动仲裁时,当事人可以对其真实性......
·在我国劳动合同到期不想续签赔钱吗
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也是进一步的推进了国家加快了对于用工制度的改革措施,所以当前的企业的用工制度都是比较现代化的,特别是劳动合同法的出台也是具......
·原劳动关系未解除新公司能查出来吗?
按照道理,劳动者离职后去新公司上班,应该提前解除原劳动关系。但有时候因为特殊情况,劳动者并未解除。那么原劳动关系未解除新公司能查出来吗?对劳......
·不受著作权法保护权的是哪部
不受著作权法保护权的是哪部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有三种类型的作品不受法律保护。第一种是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第二种是不适用于《著作......
·专利申请的受理机关是哪个
专利申请的受理机关是哪个想要获得专利权的,则要向法律中规定的机关提出申请,在符合条件,同时提交了要求的材料,按照规定办理了申请手续之后,才有......
·成都亲子鉴定多少钱?怎么鉴定
,很多人会遇到一些问题,而需要做亲子鉴定,需要办理亲子鉴定这方面的业务,收费是不可少的,在成都也是有相关的鉴定机构的。那么成都亲子鉴定多少钱......
·缴纳社会保险费基数标准
缴纳社会保险费基数标准(一)用人单位和职工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费基数最低和最高标准分别为3159元和15795......
·根据相关规定办土地使用证花钱吗?
根据相关规定办土地使用证花钱吗?实际生活当中,在我们国家办理很多的证明都是需要一定的手续费用的,而且必须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流程,很多普通的老......
·工伤保险的理赔流程是什么
工伤保险的理赔流程是什么一、工伤保险的理赔流程是什么工伤保险的理赔流程一般如下:1、首先用人单位应该在一个月内向劳动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2、......
·小时工加班是否有加班工资
小时工加班是否有加班工资一、小时工是否有加班工资用人单位应为非全日制用工购买工伤保险,在法定休假日加班,应当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标准工资的3......
·工伤认定一个证人可以吗?
工伤认定一个证人可以吗可以的。只要能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等基本事实即可。如果用人单位已经书面确认了证人作证就没有必要了。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