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相关法律中的规定
我国法律规定,自建立劳动关系之日起,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超过一个月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主张双倍工资赔偿。劳动合同签订时应至少保证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关于社保,在我国是属于强制性保险,用人单位有义务为劳动者缴纳社保。
公司不签劳动合同也不交社保:
1、提供有效证据,向劳动部门申请劳动仲裁。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2005)12号第二条规定: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
(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四)考勤记录;
(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其中,(一)、(三)、(四)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2、以单位不缴社保为由以书面形式向单位提交辞职书,可马上走人。并可主张单位为你补缴社保,主张单位支付你工作每满一年1个月工资经济补偿。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第三十八条、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
3、没签劳动合同,你可以主张从第二个月起至一年内的双倍工资。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
公司自建立用工关系满一个月都未与劳动者签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主张双倍工资赔偿。劳动者主张双倍工资赔偿需注意:
① 必须是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导致未签订劳动合同。
实践当中会有一种情况,劳动者故意不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这种情况若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是劳动者的故意行为导致的劳动合同的未签订,那么此时劳动者是无法主张双倍工资赔偿的。
② 未签订过具备劳动合同内容的入职登记表。
一般的入职登记表只是简单的做了下入职的登记信息,但是在一些用人单位利,入职登记表需要填写的项目包括了劳动合同的必要内容,在法律适用上,这样的入职登记表的效力是等同于劳动合同的,此种情况也是不可以主张双倍工资赔偿的。
本站我们最后提醒:
公司不签劳动合同也不交社保,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未签订劳动合同超过一个月的,劳动者可主张双倍工资赔偿。劳动者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者要知道应该通过怎样的方式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毕竟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和购买社保,这些都是法律赋予劳动者的权益,作为公司也是要严格按照法律中的规定来操作才行。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顾小东律师,手机:025-84110110
@顾小东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现专注于经济合同、刑事犯罪、法律顾问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熟悉公司、企事...More>>
·离婚时非婚生子是否支付抚养费?
离婚时非婚生子是否支付抚养费?需要支付;第三十七条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
·在我国终止探视的条件是什么
其实在正常情况下,探视权是我国每个公民都具有的基本权利之一。即使是涉及到了犯罪案件当中,那么犯罪嫌疑人也是有权利要求家属来进行探视的。更不要......
·债务利息怎么算
有合法约定利息的按照约定计算,没约定利息的视为无利息。债务利息的计算:一般债务利息标准为:不超过年利率24%的,法院予以支持;年利率24%至36%......
·淘宝侵犯他人肖像权怎么维权?
现在很多人通过开淘宝店赚钱,有的人为了宣传店铺及相关产品,未经他人同意,用他人的头像或者肖像做广告。这对于不知情的当事人来说是一种人身侵犯,......
·任意撤销权的主体是什么
任意撤销权的主体是什么一、任意撤销权的主体赠与人任意撤销权是指未经公证的赠与、或非履行道德义务的赠与,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以前无需任......
·赠与合同的任意撤销包含哪些方面的限制?
赠与合同的任意撤销包含哪些方面的限制?赠与合同的任意撤销包含哪些方面的限制?《民法典》第六百五十八条规定,【赠与人任意撤销权及其限制】......
·哪些是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行为
哪些是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行为一、哪些是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行为根据我国国情及国外有关资料,下列行为可归入侵犯隐私权范畴:(1)未经公民许可,......
·打架被拦了故意伤害未遂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打架被拦了故意伤害未遂要承担法律责任吗?故意伤害未遂也需要承担法律责任,故意伤害未遂,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故意伤害罪一般处三年以下......
·故意伤害派出所把人放了是什么原因?
故意伤害派出所把人放了是什么原因?主要就是证据不够;如果构成轻微伤以上,可依法行政拘留15天以内或追究刑事责任。如果不构成,则不拘留,但要承担赔偿......
·偷税漏税被抓会判多少年?
偷税漏税被抓会判多少年?《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