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中规定什么条件可以缓刑
一、缓刑适用的形式条件
缓刑适用的形式条件是指缓刑的适用方式。目前绝大多数国家判处缓刑的方式有:判处一定年限的自由刑,同时宣布若干年的暂缓执行期(1至5年),在规定的时期内不犯新罪,则原判的自由刑不再执行。也有国家宣告的缓刑在自由刑执行完毕后还必须再执行缓刑,或者将缓刑作为一种刑罚由法院直接判处。我国属于前一种方式,法院在宣告缓刑的同时,确定适当的考验期限。我国刑法典第73条规定: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这可以说是缓刑适用的形式条件。缓刑与免除刑事处分的区别就在于缓刑在一定时期内仍然保留执行原判刑罚的可能性,即在缓刑考验期内如果犯罪分子没有再犯新罪,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反之,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则应当撤销缓刑,并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我国刑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另外,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也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二、缓刑适用的限制条件
缓刑适用的限制条件是指法律明文规定限制缓刑适用的情形。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只有在犯罪分子不是累犯的情况下,才可以适用缓刑。这可说是缓刑适用的限制条件。这主要是考虑到累犯的主观恶性较大,适用缓刑不利于其教育改造,所以不管他们被处罚的轻重,都不能适用缓刑。当今世界各国的刑法典一般都将累犯规定为缓刑适用的排除情况。譬如法国刑法典第13230条规定,对于犯罪行为前5年内因普通法之重罪或轻罪判处徒刑或监禁刑的自然人、或者对于判处数额超过40万法郎罚金的法人,不适用缓刑。我国刑法第74条规定: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要是罪犯并不满足缓刑的条件,自然无论怎么争取在法官判刑的时候也是不会被宣告缓刑的。于是有的人就认为是不是法官有权决定是否对罪犯宣告缓刑呢,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法官作出判决也是要在法律规定下,同时结合实际情况作出。具体什么条件可以缓刑,上文中已经进行了介绍,诉讼过程中其实也是可以委托律师来帮助争取一下缓刑的。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顾小东律师,手机:025-84110110
@顾小东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现专注于经济合同、刑事犯罪、法律顾问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熟悉公司、企事...More>>
·房屋建设土地使用证到期了会怎么处理?
房屋建设土地使用证到期了会怎么处理?一、房屋建设土地使用证到期了会怎么处理?房屋建设土地使用证到期了会自动续期,《民法典》第三百五十九条规......
·最新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征地统一年产值补偿标准
最新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征地统一年产值补偿标准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批准《昆明市征地补偿标准(修订)》,各市政府下发相应的征地补偿标准,并确定......
·一、醉驾顶包自首的处罚是怎样的?
一、醉驾顶包自首的处罚是怎样的?醉驾顶包自首的处罚是按照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来进行一个判决,因为醉酒驾驶如果没有造成非常重大的严重事故,比如说没......
·在南京起诉离婚多少钱?
在南京起诉离婚多少钱?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13条规定,非财产案件按照下列标准交纳:离婚案件每件交纳50元至300元。涉及财产分割,财产总额不超......
·刑事案件一审的期限有多长
为避免刑事案件久拖不决,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了案件的审理期限,当然针对不同阶段的刑事案件,规定的审理期限是不同的。那这其中,刑事案件......
·轻微伤就可以不判刑吗
轻微伤不会判刑,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双方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没有达成协议的,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处拘留或者罚款。根据《治安管......
·变更子女抚养关系的情形有几种
变更子女抚养关系的情形有几种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可以变更子女抚养关系的情形有:1、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严重疾病或因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子女......
·西安亲子鉴定的种类包括哪些?
现代社会,科技越来越发达,利用科学技术可以解决以前我们所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案件中需要进行亲子鉴定,但是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亲子......
·注册商标重名两个字是否侵权
注册商标重名两个字是否侵权要看具体情况。判定是否侵权主要标准有三点:(1)使用在相同或类似商品(服务)上,何为“相同或类似商品(服务)”,一般......
·被告以实际行为拒绝履行合同违约吗?
被告以实际行为拒绝履行合同违约吗?在合同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的,叫做“预期违约”或“先期违约......
·什么是假想防卫 事前防卫是什么意思
在进行正当防卫的过程中,如果超过了必要的限度那就会构成防卫过当。不过实践中,可能出现防卫人误认为对方是在实施不法侵害行为,由此进行了防卫。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