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是什么?
一、我国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是什么?
我国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违法归责原则中的违法形式,各国法律有不同的表述,理论界也有不同解释。违法的理论解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违法,是指致害行为违反了法律、法规的明文规定;广义的违法,是指除违反严格意义上的法律规范外,还包括违反法律的诚信原则、公序良俗原则、权力不得滥用原则、尽合理注意原则等。
刑事拘留实质上是国家对他人人身自由权益的损害,但合法的刑事拘留不承担赔偿责任。对被侵害对象——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这些私权利主体而言,损害其权益必须要有合法的根据,否则就是侵权;对于侵害行为的实施主体——国家机关这些公权力主体而言,损害他人权益应当是法律明确授权的情况下及其所限定的范围内进行的,如果超出该条件范围根据的,就是违法侵权。所以,刑事拘留赔偿的违法归责原则的解读就是:没有合法根据和法律授权。
解读“归责”
民事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解决的是是否探究侵权主体内心的过错来进行追究责任的问题。传统的侵权理论中,归责原则包括过错原则、无过错原则、推定过错原则、严格责任原则。因而,有人认为违法归责原则是学者们概括出来的,没有事实根据。
但是,国家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与民事侵权法上的归责原则不完全相同。首先,国家赔偿的主体是国家,国家作为享有特殊权力履行特殊义务的抽象主体,难以判断其主观过错;其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为了公共利益执行职务,对于因执行职务行为导致的损害,如果不问行为是否合法就要求国家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是不现实的;最后,根据依法治国原则,国家机关的职权是法定的,采用违法归责原则确定国家赔偿责任的依据和标准是可行的。
当然,国家赔偿责任作为一种侵权责任,是从民事侵权赔偿责任发展演变来的。违法归责与过错归责具有关联性,违法归责也含有过错的性质。国家机关是执行国家法律的主体,行使的是公权力,必须忠实地贯彻执行法律,实现国家意志。如果国家机关违反法律规定,违背了立法所要求的行使公共职权的目的,这本身就是一种过错。国家机关违法侵害公民、法人权益造成损失的行为,客观上表现出来的违法,必然源于主观心理的过错,应当承担国家赔偿责任。
二、违法归责原则的实务解读
(一)关于违犯刑事诉讼法的理解判断
根据修订后国家赔偿法第十七条第(一)项,刑事拘留赔偿的情形简单讲,就是对公民违法采取刑事拘留措施或超期刑事拘留。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及有关法律文件的规定,行使刑事侦查职权的国家机关采取刑事拘留措施必须具备两方面的条件,一方面是实体条件,包括两点,一是拘留对象必须是现行犯或者重大犯罪嫌疑分子,二是符合刑事诉讼法第八十条规定的法定情形;另一方面是程序条件,即合法的拘留需符合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三条、第八十四条、第八十九条规定的公安机关必须出具拘留证、立即移送看守所羁押、通知家属、发现拘留不当时立即释放并发给释放证明、报请批捕等等程序要求。
根据国家赔偿法,违反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拘留,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那么是否是只要违反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实体或程序条件的拘留,都属于国家赔偿的范畴呢?
对此问题有以下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错误拘留包括实体错误和程序错误,如果仅仅是没有履行法定手续错误拘留嫌疑人的,而案件事实和证据都要求拘留的,属于程序违法,对程序违法的拘留没有纳入刑事赔偿的范围。国家赔偿法对于刑事拘留的赔偿,着眼于对受害人人身自由所受到的侵害给予救济,如果拘留虽然违反了上述规定,但并不侵害人身自由权,也就不应当认定为“违反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如,拘留人时没有出示拘留证,没有把拘留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在24小时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者单位等,侵犯的权利是被拘留人及其家属的知情权,而不是人身自由权。从拘留的违法之处与人身自由权的关系考量,“违反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理解为违犯刑事诉讼法关于拘留的法定情形、法定时限更贴切。
第二种观点认为,行使侦查职权的国家机关采取刑事拘留违反实体条件和程序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即属于违反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或者按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但是拘留时间超过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期限的情形,其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终止追究刑事责任的,国家便可能承担赔偿责任。
笔者倾向于第二种观点,理由是,其一,国家赔偿法已经对侵犯公民权利的类型做出规定,第十七条载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有侵害人身权情形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那么如果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侵害的不是公民的人身权,而是被拘留人或者其家属的知情权等其他权利,则自然排除在国家赔偿的范围之外;其二,现实的情况纷繁复杂,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法定程序的行为是否侵害公民的人身权,也未可知,对法条的理解不应人为地作出限制,而局限了公民的请求赔偿情形。
(二)对犯罪嫌疑人实施拘留时发现有证据,按照法定程序拘留后查明排除了犯罪嫌疑并及时释放,是否应当赔偿。
一直以来国家赔偿是有一定的规则的原则的,首先必须要实际的造成了当事人员身体或者是财产方面的一个损害,其次就是这种损害必须是国家机关的人员所造成的,比如说他们在调查活动当中存在着一个错误的认识,从而限制了人身自由。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顾小东律师,手机:025-84110110
@顾小东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现专注于经济合同、刑事犯罪、法律顾问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熟悉公司、企事...More>>
·一般交通事故处理流程是怎样的
交通事故根据造成的损害结果的不同,可以区分为轻微交通事故、一般交通事故、重大交通事故以及特大交通事故。针对不同类型的交通事故,具体的处理流程......
·民法典第21条规定的内容是什么?
民法典第21条规定的内容是什么2021年1月1日起《民法典》正式施行,由于日常生活当中的民事纠纷多种多样,因此我国制定的民法典的法条是非常详细的。......
·老人糊涂了怎么请律师立遗嘱?
老人糊涂了怎么请律师立遗嘱?一、老人糊涂了怎么请律师立遗嘱?老人糊涂了是不能够请律师立遗嘱,首先确定老人是否丧失认知能力,丧失的不能订立遗......
·在现在的生活中
在现在的生活中,很多夫妻会存在着感情问题。如果两个人感情破裂了,想要结束这段婚姻关系,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好聚好散,但如果不能,也可以通过协议离......
·噪音污染的侵权责任如何界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确定1、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城市五类区域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区域。乡村生活区......
·行政处罚结案标准问题是什么?
一切案件都有最终结案的一天,不管是刑事民事还是行政案件,而且都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结案,如果超过结案期的话,当事人是可以提起诉讼的,针对这一问题......
·一、工作办入职是开始上班吗?
一、工作办入职是开始上班吗一般入职之后当天或者1天之后就开始上班1、组织新员工培训。2、相应职能专业技术培训3、不定期举行由公司管理层进......
·试用期办理入职需要什么手续
在进入新公司正式上班之前,肯定会有一段新员工试用期的,这段期间,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可以相互考核,一般在试用期过后,公司才会正式的和员工签订劳动......
·北京市拆迁自建房补助协议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一、北京市拆迁自建房补助协议一般包括哪些内容?(1)拆迁补偿方式,货币补偿金额及其支付期限;(2)安置用房面积、标准和地点;(3)产权调换房屋的差......
·公诉科办案程序具体是怎样?
公诉科办案程序具体是怎样?公诉科是检察院的所属科室之一。它的职责是对公安机关提交的刑事案件进行审查,监督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我们普遍知道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