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为人的房产没遗嘱怎么继承?
按照法定继承进行继承,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的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继承开始后,先由第一顺序的继承人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包括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及虽有第一顺序继承人但全部放弃或丧失继承权的,才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继承份额是指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时,份额一般均等。对于有特殊困难的人、未成年人、缺乏劳动能力又无生活来源的继承人,应该予以照顾,适当多分配一些遗产。
对于有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抚养义务的,在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少分。继承人经过协商一致,可以平均分配遗产,也可以不平均分配遗产,这一点在房产的继承上尤为重要。
二、房产继承程序有哪些?
房产继承应先到被继承房产公证处办理房产继承公证,再到房产交易中心办理房产继承手续。
一继承公证:
继承公证需要带3个证明和2个证件:
1、到被继承人所属派出所开被继承人的死亡证明;
2、到死者所在单位(或者居委会、村委会)开具继承人证明;
3、继承人的身份证明;
4、被继承的房产证或其他证明文件。 如果法定继承人不只一个,而房产只过户给其中一人的话,需要其他人的书面同意,表示放弃对房产的继承。
5、被继承人生前所立的遗嘱(遗嘱继承的情况)。
三、法定继承的法律特征是什么?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法定继承是主要的继承方式。法定继承有以下特征:
第一,法定继承是遗嘱继承的补充。法定继承虽是常见的主要的继承方式,但继承开始后,应先适用遗嘱继承,只有在不适用遗嘱继承时才适用法定继承。
第二,法定继承是对遗嘱继承的限制。各国法律虽都承认遗嘱继承的优先效力,但也无不对遗嘱继承予以一定的限制。
第三,法定继承中的继承人是法律基于继承人于被继承人间的亲属关系规定的,而不是由被继承人指定的。
第四,法定继承中法律关于继承人、继承的顺序以及遗产的分配原则的规定是强行性的,任何人不得改变。
第五,法定继承具有法定性,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遗嘱并存。
遗嘱人的遗嘱如果是想要有效的,必须是能够表达遗嘱人的主观真实意愿的,如果遗嘱人在立自书遗嘱时是被胁迫的或者是在立代书遗嘱等时被他人篡改的,在遗嘱人死后就不能生效,但是如果是经过公证机关公证,出具遗嘱公证书的,在遗嘱人死后就可以立马发生效力。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顾小东律师,手机:025-84110110
@顾小东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现专注于经济合同、刑事犯罪、法律顾问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熟悉公司、企事...More>>
·夫妻两人分居多久自动离婚
夫妻两人分居多久自动离婚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夫妻离婚只能通过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进行,不存在自动离婚一说。也就是说,离婚必须通过向民政局登记离......
·民间借贷是合法借贷吗
民间借贷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都是合法的。民间借贷属于民事行为,受到民法和合同法的约束和保护。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
·盗掘古人类化石古脊椎动物化石罪处罚是什么?
盗掘古人类化石古脊椎动物化石罪处罚是什么??一、盗掘古人类化石古脊椎动物化石罪处罚根据《刑法》第328条第2款之规定,犯本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
·婚姻无效后再次结婚是否有效?
根据我国相关规定,男女双方领取结婚证之后即为合法夫妻。但实践中会有一些夫妻即使进行了结婚登记,他们之间的婚姻仍然是无效的。无效婚姻可以请求法......
·高空坠物赔偿执行难该怎么办?
说到高空坠物,您都会不寒而栗,这是极其危险与不道德的,更可怕的是有可能发生您不愿看到的悲剧。当遭遇意外,被他人随意丢弃的高空坠物砸伤时,很多......
·个人借款中的利息没有约定怎么办
虽说借款约定利息是符合道德、法律的要求的,但在实践中,不少债权人碍于情面,会选择仅是口头说一下,而不会在将该利息约定在书面在表达出来。那么,......
·应该怎样举报经济犯罪?
我们都知道一定要用正当的工作去换取的钱财,是心安理得的,也是每个人也应该这么做的,但是有些人为了谋取更好的利益,去做犯法的事情,去骗取钱财,......
·被监视居住的会有案底吗
被监视居住的会有案底吗?下面律图小编就为您详细介绍。一、被监视居住的会有案底吗监视居住是针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就目......
·一、被醉驾哪五年开始计算时间?
一、被醉驾哪五年开始计算时间?从交管部门下发禁驾的处罚通知之日起开始计算,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执照。酒驾驶和醉酒驾驶的程度,其实是否构成醉......
·员工主动离职指定时间是怎样规定的
员工主动离职指定时间是怎样规定的?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