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罪与招摇撞骗罪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1)侵犯的客体不同,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因此规定在现行刑法典分则第五章侵犯财产罪中。
(2)行为手段不同。招摇撞骗罪的手段只限于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而诈骗罪的手段并无此限制,可以利用任何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进行,由此骗取被害人信任,“自愿”交出财物。
(3)行为人犯罪的目的不同,诈骗罪中行为人的犯罪目的是希望非法占有公私财物;而招摇撞骗罪行为人的目的是追求非法利益,其内容较诈骗罪目的的内容广泛得多。
(4)构成犯罪有无数额限制不同。
二、招摇撞骗罪的特征是什么?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对社会的正常管理活动。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招摇撞骗的行为。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的,不成立本罪,而成立刑法规定的其他犯罪(一般是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
冒充行为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是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冒充国家机关人员;二是此种国家机关人员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职务低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冒充职务高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是指以假冒的身份进行炫耀、欺骗,关键在于“骗”,如骗取金钱、爱情、职位、荣誉等,从而获得非法利益。
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4、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其目的是为了谋取非法利益。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国民对国家机关的信赖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三、盗窃罪罪与非罪的界限是什么?
对某些具有小偷小摸行为的、因受灾生活困难偶尔偷窃财物的、或者被胁迫参加盗窃活动没有分赃或分赃甚微的,可不作盗窃罪处理,必要时,可由主管机关予以适当处罚。把偷窃自己家属或近亲属财物的行为与社会上的盗窃犯罪行为加以区别。《解释》规定,对此类案件,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对确有追究刑事责任必要的,在处理时也应同社会上作案的有所区别。
根据《解释》的规定,盗窃公私财物虽已达到“数额较大”的起点,但情节轻微,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不作为犯罪处。
1、已满16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作案的
2、全部退赃、退赔的;
3、主动投案的
4、被胁迫参加盗窃活动,没有分赃或者获赃较少的;
5、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
人民法院在处罚盗窃罪与招摇撞骗罪时,对于犯罪情节较轻的,一般都是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是拘役,但是对于犯罪情节极其严重的,处罚就不同,盗窃罪是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而招摇撞骗罪则是处三年以上的有期徒刑。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顾小东律师,手机:025-84110110
@顾小东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现专注于经济合同、刑事犯罪、法律顾问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熟悉公司、企事...More>>
·服刑人员减刑条件有哪些?
一、服刑人员减刑条件有哪些1、可以减刑的条件:“可以减刑”是对犯罪分子是否减刑由法院自由裁量,需满足以下条件:(1)减刑适用的对象是被判处......
·软件著作权是否属于无形资产?
软件著作权是否属于无形资产?一、软件著作权是否属于无形资产?软件著作权属于无形资产,但是要通过增资的形式入账,直接申请的著作权是无法直接......
·销售伪劣农药罪的犯罪构成要件
销售伪劣农药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有哪些?1.客体方面侵犯客体是国家对普通产品质量的管理制度。普通产品是指除刑法另有规定的药品、食品、医用器材、涉及人......
·中国有什么病不能结婚?
中国有什么病不能结婚什么是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姻法没有规定。母婴保健法规定,男女在结婚登记时,应当持有婚前医学检查证明或医学鉴定证......
·拘役有没有案底儿子能当兵吗
拘役有没有案底儿子能当兵吗?拘役有案底,儿子不能当兵,拘役是一种刑罚方法,是刑事犯罪后给予的刑事制裁,所以被判拘役的人是会留案底的。《征兵政治......
·夫妻双方手写转让抚养权效吗?
夫妻双方手写转让抚养权效吗?一、夫妻双方手写转让抚养权效吗?协议的有效性,并不在于其是手写还是电子版的,只要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并且经过双......
·民事诉讼之庭审准备的内容是什么?
民事诉讼之庭审准备的内容是什么?一、民事诉讼庭审程序1、开庭审理。开庭审理时,审判长要核对当事人、诉讼代理、第三人,宣布合议庭组成人员,告知......
·涉嫌挪用公款罪该怎么判
挪用公款罪与贪污罪、受贿罪是一样的,这都是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犯罪,也就是说只能由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构成这些犯罪,但在其他方面挪用公款罪与贪......
·私募基金登记备案需注意的问题
私募基金登记备案需注意的问题一、关于取消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证明为加强对私募基金行业的社会监督,实现对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的有效、动态管理,自......
·离婚对方抚养费应付多少
离婚处理孩子抚养问题也是很重要的,毕竟此时解除的仅仅是夫妻之间的关系,不能因此就对孩子不管不顾,这显然会对孩子造成不利的影响。而确定好了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