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员工离职必须提前一个月吗?
员工离职不是必须提前一个月的,除非是自己主动辞职是需要提前30天的。
辞职一般有三种情形:
一是依法立即解除劳动关系,如用人单位对职工有暴力或威胁行为强迫其劳动、不按合同约定支付工资等,职工可以随时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要求;
二是根据职工自己的选择,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三是向用人单位提出申请,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合同。
辞职是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劳动关系的行为。《劳动法》第31条《劳动合同法》第37条规定了劳动者可以提前30天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如果没有双方约定的超过30天的提前通知期的规定,则在劳动者通知30天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或劳动合同解除。
二、员工离职扩展资料
辞职书注意
1、理由要充分、可信。写辞职书,一定要充分考虑辞职的理由是否充分、可信。因为只有理由充分、可信,才能得到批准。但陈述理由的文字应扼要,不必展开。
2、措辞要委婉、恳切。用委婉、恳切的言词来表明辞职的诚意。
交接工作
在和主管谈妥了具体离职意向并征得同意之后,就应该开始着手交接工作。在公司还没找到合适的接替者的时候,你应该一如既往地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站好最后一班岗。而即使在接替你的人来了之后,你仍必须将手头的工作交接完毕才能离开公司,以尽到自己的最后一份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员工向企业提出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通常需要提前三十天通知单位。其中告诉我们几个信息:
一、提前通知期是三十天。即需要提前三十天通知企业,不能够立即提出立即就走。如果不当离职给企业造成损失,企业是可以向辞职者要求赔偿的,这也是对企业的保护;
二、要求通知单位,而不需要得到单位的同意。这是很多员工容易忽视的一点,遇到有些企业说不同意时他们就不知道怎么办了。“通知”是一个单方面的行为,即把辞职的信息传达到单位就可以了,根本不必得到单位的同意。
三、员工要能证明自己辞职。一些员工明明辞职了,却得到一纸除名通知,原因就在于企业不承认收到过辞职通知,而员工又不来上班,故以旷工除名。所以员工需要能够证明自己递交了辞职报告。
综上所述,员工自己想要离职才需要跟单位说的原因就在于单位需要有时间找人顶替这个岗位,以免员工的突然离去对工作业务的运行有所困扰,而员工提前告知单位的基础上也必须得到单位的及时反应,同意过后就需要为其办理相应的手续方便其寻找下份工作。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顾小东律师,手机:025-84110110
@顾小东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现专注于经济合同、刑事犯罪、法律顾问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熟悉公司、企事...More>>
·高空坠物把车子砸了保险赔吗?
一,高空坠物把车子砸了保险赔吗?假如你只买了交强险,没有买商业险种,那么,遇到这种悲催的情况只能自己解决了,保险公司是不会理赔的,只有你买了交......
·成都二套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是怎么规定的?
成都二套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是怎么规定的?公积金贷款是没有首套、二套房分别的。你第二套房使用公积金贷款是按照公积金首付两成,利率3.87%(最新的是多......
·水利工程承包合同范本如何写?
水利工程承包合同范本如何写?水利工程是一项常见的对水资源进行人工调配的工程,其施工一般交由有资质的水利工程公司来完成。相似的,与市场化运作......
·入职要交些什么资料?
入职要交些什么资料?确定录用后,员工可按要求准备相关资料,到人力资源部办理入职手续,具体流程如下:员工办理入职手续前需要提交的材料:1、身份......
·醉驾交通事故缓刑具体实施
醉驾交通事故判决缓刑是有可能的。在审查起诉阶段、法院起诉阶段,辩护律师可以去检察院、法院阅卷,调取侦查机关所指控的本犯罪嫌疑人及其他同案犯的......
·向法院起诉离婚的材料都有哪些
生活中,如果夫妻一方想要离婚但另一方却不同意的话,此时虽然不能通过协议方式离婚,但并不代表就不能离婚,还有诉讼方式可供当事人选择,想要离婚的......
·企业偷税漏税群众可以举报吗?
企业偷税漏税群众可以举报吗?1,带上举报资料可以直接到当地税务稽查局举报,2,也可以进税务网站举报,举报需要有公司偷税漏税的相关资料,可以通过电......
·上海市公司法人是谁,都有哪些要求
公司在我国的今天已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社会上,进行相应的经营和相应的运作。对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经济都带来较大的变化。公式的法人是指,能够代表公......
·外嫁女户籍未迁出,随母落户的子女能否分得征地补偿款?
外嫁女户籍未迁出,随母落户的子女能否分得征地补偿款? 一、外嫁女户籍未迁出,随母落户的子女能否分得征地补偿款?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应该缴纳而拒绝缴纳社会抚养费的当事人
应该缴纳而拒绝缴纳社会抚养费的当事人,直接的后果是:由县级计生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对违反现行生育政策不符合法定条件生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