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两次退补侦查有什么影响
对于二次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第一百七十一条 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法庭审判所必需的证据材料;认为可能存在本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的,可以要求其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作出说明。
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对于需要补充侦查的,可以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也可以自行侦查。
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补充侦查完毕。补充侦查以二次为限。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检察院后,人民检察院重新计算审查起诉期限。
二、检察院提起公诉的实体条件
实体条件包括两个:一是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二是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所谓犯罪事实已经查清,是指检察机关对下列事实已经查证属实:
(1)确定犯罪嫌疑人实施的行为是犯罪,而不是合法行为或者一般违法行为的事实;
(2)确定被告人应当负刑事责任,而不是不负刑事责任或者可以免除刑事责任的事实,例如犯罪嫌疑人的年龄、精神状况等;
(3)确定犯罪嫌疑人实施的是某一种或某几种性质的犯罪的事实;
(4)确定对犯罪嫌疑人应当或者可以从轻、减轻或者从重处罚的量刑情节的事实。查清上述事实,就符合犯罪嫌疑人的事实已经查清的条件。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的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确认犯罪事实已经查清:
(1)属于单一罪行的案件,与定罪量刑有关的事实已经查清,不影响定罪量刑的事实无法查清的;
(2)属于数个罪行的案件,部分罪行已经查清并符合起诉条件,其他罪行无法查清的;
(3)无法查清作案工具、赃物的去向,但有其他证据足以对被告人定罪量刑的;
(4)言词证据中主要情节一致,只有个别情节不一致且不影响定罪的。
证据确实、充分,是指指控的犯罪事实都有相应的证据予以证明,且证据之间、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不存在矛盾,足以排除非被告人作案的可能性。
退回补充侦查的次数限定就是二次,如果此类问题的处理拖延太长的时间就会导致权益的维护存在不少的阻力,但是在有关的环节处理上只要不符合有关的条例就不可以处置,毕竟在有关的法律上有着明确的规定,因此自己需要学会积极的获悉有关知识。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顾小东律师,手机:025-84110110
@顾小东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现专注于经济合同、刑事犯罪、法律顾问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熟悉公司、企事...More>>
·刑事抗诉书中的抗诉理由包括哪些?
刑事抗诉书中的抗诉理由包括哪些?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为有抗诉必要,依法提出抗诉:1、人民法院采信自行收集的证据,未经庭审证即作为裁判的根......
·房产抵押贷款需要准备哪些资料
房产抵押贷款需要准备哪些资料一、房产抵押贷款需要准备哪些资料1、房产证。房屋抵押银行贷款中房产证、土地证是必须要给银行抵押的。2、权利人......
·合伙企业出资方式有几种
合伙企业出资方式有几种可以用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或者其他财产权利出资,也可以用劳务出资(有限合伙人除外)。合伙人以实物、知识产权、......
·发放加班费的规定是怎样的
发放加班费的规定是怎样的平时晚上的加班费是本人工资的150%,双休日是200%,国定假日是300%。但这只是国家规定的比例,加班费发放额的关键是工资基数......
·对于劳务关系怎么认定的?
对于劳务关系怎么认定的?一、对于劳务关系怎么认定的?一是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二是用人单位向......
·现在死刑怎么执行 执行死刑的场所在哪里?
一般我们说的死刑都是指死刑立即执行,而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话往往称之为死缓。在依法对罪犯判处死刑之后,需要经过最高人民法院的核准之后,才能实际......
·不足额出资或抽逃出资与股权转让协议有效力吗?
不足额出资或抽逃出资与股权转让协议有效力吗?对股权受让方不知出让方未足额出资或抽逃出资的处理在股权受让方不知道出让方未足额出资或抽逃出资的情况......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人体损伤程度鉴定的原则、方法、内容和等级划分。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其他法律、法规......
·刑事另行提起民事诉讼都有哪些规定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附带民事诉讼就其解决的问题而言,是物质损失赔偿问题,与民事诉讼中的损害赔偿一样,属于民事纠纷,但它和一般的民事诉讼又有区别,......
·一、办理租赁备案网签个税吗?
一、办理租赁备案网签个税吗?根据最新政策,办理租赁合同网签备案,需要房东纳税。对于需要办理居住证的租客而言,登记意味着房东获取的房租需要主动......
·交通事故逃逸的责任怎么认定
我们知道在交通事故发生后,要是肇事者为逃避法律制裁,从而选择逃离事故现场的话,这样的行为就会构成逃逸。需要注意,我国对交通事故逃逸的行为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