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诉讼时效中止的事由的?
一、属于诉讼时效中止的事由的有哪些?
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有以下两种:
(1)不可抗力。如水灾、地震、战争等;
(2)其他障碍。如权利被侵害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代理权、丧失行为能力等。
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二、诉讼时效的相关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诉讼时效期间分为普通诉讼时效期间和特殊诉讼时效期间,普通诉讼时效期间指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的,所有民事法律关系都适用一般诉讼时效为2年,特殊诉讼时效期间适用于法律、法规特别规定的民事法律关系。
1、短期诉讼
短期诉讼时效:诉讼时效为1年
(1)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2)出售质量不合格产品未声明的;
(3)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4)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2、长期诉讼
诉讼时效期间就为2-20年。诉讼时效为4年的是,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口合同争议的。
《环境保护法》第六十六条 "提起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受到损害时起计算。"
《海商法》第二百六十五条"有关船舶发生油污损害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三年,自损害发生之日起计算;但是,在任何情况下时效期间不得超过从造成损害的事故发生之日起六年。"
3、绝对时效
最长诉讼时效期间(绝对时效期间) 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但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4、相关法条
《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一百三十六条 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1)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2)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3)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第一百三十七条 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 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第一百三十八条 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可见,在一般的诉讼活动当中诉讼时效不会无缘无故的中止的,诉讼时效会中止的这些情况都非常的特殊,而且诉讼时效中止的时间法律上也无法进行限制,就比如说在诉讼活动开始之后突然发生了地震,那最起码要等到此次震灾事故全部都圆满解决了之后,诉讼活动才有可能重新开始。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顾小东律师,手机:025-84110110
@顾小东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现专注于经济合同、刑事犯罪、法律顾问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熟悉公司、企事...More>>
·起诉离婚双方都同意可以判离吗
婚姻关系的基础就是感情,如果要通过诉讼这种方式选择结束婚姻关系的话,那么最起码证明其中一方是真的想要结束婚姻关系了。并且也能够向法院提交足够......
·再婚离婚财产分配的原则是怎样的平均分配
再婚离婚财产分配的原则是怎样的平均分配,再婚离婚财产分配的原则是和一婚离婚时财产的分割原则是一样的,然后再根据我国现行民法典的规定对夫妻共同......
·劳动争议是仲裁前置吗
劳动争议是仲裁前置吗?我们在工作中难免会与用人单位因为些事情发生劳动纠纷,此时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怎样又能更好的维护自身权力呢?劳动法的相关规......
·交付动产的执行
《民事诉讼法》第228条第1款规定:“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财物或者票证,由执行员传唤双方当事人当面交付,或者由执行员转交,并由被交付人签收。”......
·员工生病期间辞退怎么赔偿?
员工生病期间辞退怎么赔偿?一、员工生病期间辞退怎么赔偿?劳动合同履行期间,只有符合法定的条件和程序,即符合《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四十条......
·检察院在审查起诉结束后通知辩护人是否合法
一、检察院在审查起诉结束后通知辩护人是否合法?检察院在审查起诉结束后通知辩护人是不合法的,检察院在审查起诉时应当通知律师。侦查机关在侦查终结后......
·寻衅滋事没有伤检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寻衅滋事没有伤检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空气中充满着躁动的气氛,总有一些人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出现随意殴打、骚扰他人......
·关于认罪认罚的具体规定是什么
认罪认罚其实也比较直接的体现了我国司法工作的进步,对司法人权的这一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提到认罪认罚以后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司法腐败......
·拘役和拘留的区别是什么
拘役和拘留的区别是什么1、性质不同。拘役是刑罚方法;刑事拘留是刑事诉讼中的一种强制措施;行政拘留属于治安行政处罚;民事拘留属于司法行政性质的处理......
·法院发现没有管辖权移送管辖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法院发现没有管辖权移送管辖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法院发现没有管辖权移送管辖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根据《民事诉讼法》第36条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