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与合同的管辖权与赠与合同的相关知识
赠与合同(contract of gift),赠与人把自己的财产无偿地送给受赠人,受赠人同意接受的合同。赠与合同可以发生在个人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及个人相互之间。赠与的财产不限于所有权的移转,如抵押权、地役权的设定,均可作为赠与的标的。
赠与合同一般具有以下性质:
①双方行为。赠与合同须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如果赠与人有赠与的表示,但受赠人并没有接受的意思,则合同仍不能成立,故与馈赠这种单方行为不同。
②是吸收了诺诚合同与实践合同的合理因素。诺成行为。多数国家承袭罗马法的传统,规定赠与合同在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时即告成立,不必等待交付赠与物,即为诺成行为。
③无偿行为。除合同中双方约定附条件的义务外,原则上受赠人并不因赠与合同而承担义务,故为单务合同。
二、赠与合同的注意事项
赠与合同是一种双方、无偿的行为,在实践中签订赠与合同应注意如下几点:
1、赠与合同的内容要具体明确。赠与合同主要包括:合同当事人双方、赠与的财产名称、财产目前状况、赠与合同履行的时限以及方式、赠与是否附条件以及什么条件、赠与合同的违约责任以及争议解决方式。
2、从赠与人的角度考虑,若赠与行为在交付财产或转移权利之前有可能撤销,建议不对赠与合同进行公证,因为一旦公证将很难撤销;从受赠人的角度考虑,若担心赠与人在赠与财产权利转移之前撤销赠与,则应积极劝说赠与人将赠与合同进行公证。
3、如果赠与人在赠与财产时对受赠人有一定的要求,则可作为一个赠与的条件。如果受赠人无法满足赠与人提出的条件,或者受赠人的行为让赠与人不满意,则赠与人可以名正言顺的拒绝履行赠与义务。
4、赠与的财产依法需要办理登记等手续的,应当约定办理有关手续的内容。
5、赠与人应在赠与合同中说明赠与财产存在的瑕疵,否则由此给受赠人造成损失的将承担责任。
三、赠与合同的管辖权
被告住所在地(包括注册地,日常经营所在地),合同履行地。 法律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在上文中,对赠与合同的概念、注意事项以及赠与合同的管辖权进行了详细解释,从中我们可以知识赠与合同是一种双方无偿的行为,而根据法律的规定,合同的管辖权一般就是合同的履行地或者在合同中明确规定的地方。希望您在看完这篇文章后能更加清楚赠与合同。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顾小东律师,手机:025-84110110
@顾小东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现专注于经济合同、刑事犯罪、法律顾问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熟悉公司、企事...More>>
·土地使用权续费计算怎么进行?
土地使用权续费计算怎么进行?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也不断的在健全。对于土地,我们您都知道,土地在我国是国有资源,我国公民在办理......
·一、离婚官司原告陈述范文主要内容有哪些?
一、离婚官司原告陈述范文主要内容有哪些?(一)如果是诉状。在事实与理由处:写明“哪一年认识(经人介绍,还是同学或同事朋友、网友),何时结婚?生......
·网贷的钱不还会怎么样?
网贷的钱不还会怎么样?在目前生活中的网贷已经远离的网络贷款平台所建立的目的了。在中国网络贷款平台基本上都是一些高利贷所控制,其身后都有着一大......
·哪些情况下可以变更子女抚养关系?
哪些情况下可以变更子女抚养关系?一、哪些情况下可以变更子女抚养关系夫妻离婚后的任何时间内,一方或双方的情况或抚养能力发生较大变化,均可提出......
·二次起诉离婚被告不出庭怎么判?
二次起诉离婚被告不出庭怎么判?一、二次起诉离婚被告不出庭怎么判?1、二次起诉离婚被告不出庭法院可能会判离,也可以会不准予离婚。具体来说第二......
·欠债5万元不还是否构成犯罪?
欠债5万元不还是否构成犯罪?欠债5万元不还是否构成犯罪?不属于犯罪。因为不符合构成犯罪的四大要件,不属于犯罪,更不是诈骗,要符合判断依据的四大......
·工程转包最多转几次
一次也不能转包。禁止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转包给他人,禁止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他人。承包单位......
·协议终止劳动合同有没有补偿
劳动者在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之后,用人单位无故解除劳动合同是需要支付劳动者个经济补偿的,那么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协议终止劳动合同有没有补......
·处分权的确定
处分权的确定在租这个房子的时候,首先要确定这个所谓的房东是否具有处分这个房子的权利,他到底是不是真的房东。有些人在租房时会遇到有人冒充房东......
·离婚案件法院管辖一般原则。
离婚案件法院管辖一般原则。离婚案件的法院管辖一般情况下较容易确定,按照《民事诉讼法》第21条的规定确定即可。①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