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肇事逃逸的处罚是什么?
一、宿迁肇事逃逸的处罚是什么?
宿迁肇事逃逸的处罚是: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二、司法解释
1.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所谓“交通肇事后逃逸”,《解释》第3条规定,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和第2款第(1)至(5)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这里要注意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所谓“其他特别恶劣情节”,《解释》第4条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1)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伤五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2)死亡六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六十万元以上的。
2、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解释》,“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但刑法理论上对“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形成了诸多不同的观点。本书认为,“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心理态度应限于过失,因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犯罪,为保持犯罪构成的纯洁性,其加重构成的心理态度也应是过失。故《解释》规定: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232条、第234条第2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肇事逃逸是一种非常恶劣的行为,如果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不及时对伤员进行救治,很有可能给伤员带来严重的人身伤害,在司法认定中,肇事逃逸是需要被终生禁驾的,另外还应当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认定其犯罪事实,如果不及时抢救伤员,还可以以故意伤害的情况进行法律适用。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顾小东律师,手机:025-84110110
@顾小东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现专注于经济合同、刑事犯罪、法律顾问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熟悉公司、企事...More>>
·一、法院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申请书范本是怎么样的?
一、法院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申请书范本是怎么样的?申请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住址、联系电话申请事项:伤残等级鉴定事实与理由:贵院依法......
·员工与公司借款的时候是否要写借条
员工与公司借款的时候是否要写借条?一般建议打借条的,否则不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法律的角度看,借条是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一般由债务人......
·对于原告开庭时间有传票吗?
对于原告开庭时间有传票吗?原告开庭时是有传票的,一般传票上会写明开庭日期的,最少也得三天前送达。开庭传票上有开庭时间,看看上面的开庭时间便知。......
·对于胎儿有没有继承权利?
对于胎儿有没有继承权利?胎儿有继承的权利。我国《继承法》第28条规定:“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胎儿出生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法......
·土地承包经营权招标的条件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土地承包经营权招标的条件和注意事项有哪些土地承包经营权招标的条件一、条件:1、转让方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有稳定的收入来源。2、经发包方同意......
·婚姻里的过错方指哪些2023
婚姻里的过错方指哪些1.一方有重婚行为的属于过错行为一方在已经有婚姻状态的情况下又与第三者达到结婚的状态,属于重婚,我国《民法典》保护一夫一妻......
·小区车位管理办法的规定是什么
小区车位管理办法的规定是什么?所谓地面停车位是指直接设置在小区地表,以划线分割方式标明的停车设施,一般需要得到政府颁发的《建设规划许可证》。......
·新公司法规定不用验资吗
新公司法规定不用验资吗?我们都知道国家对新公司法进行了一些修改,关于认缴资本,取消验资等,但这并不等于可以随心所欲、不计后果的设立公司,股......
·什么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金
什么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金1、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2、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
·诉前财产保全被申请人无法直接送达怎么办
诉前财产保全被申请人无法直接送达怎么办?1、裁定一旦做出,就要送达当事人的,可以登报《法制报》进行公示的方式告知对方。2、被申请人拒绝在送达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