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要怎么办才不会偷税漏税?
一、公司要怎么办才不会偷税漏税?
公司要避免偷税漏税,应当加强管理人员的税收教育,并定期对财务收支及申报税务情况进行检查,避免出现偷税漏税问题。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 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 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法律依据
第二百零一条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应占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第二百零四条 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 出口退税 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 无期徒刑 ,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 没收财产 。
纳税人缴纳税款后,采取前款规定的欺骗方法,骗取所缴纳的税款的,依照本法第二百零一条的规定定罪处罚;骗取税款超过所缴纳的税款部分,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第二百一十一条 单位犯本节第二百零一条、第二百零三条、第二百零四条、第二百零七条、第二百零八条、第二百零九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条的规定处罚。
第二百一十二条 犯本节第二百零一条至第二百零五条规定之罪,被判处罚金、没收财产的,在 执行 前,应当先由税务机关追缴税款和所骗取的出口退税款。
公司企业应当严格遵守税务法规的规定,禁止偷税漏税行为。部分不法分子为了减少公司的税务支出,对税务机关少申报营业额等方式偷税漏税,一经税务机关查出,应当进行处罚,造成国家重大税务损失的,还应当追究相关的刑事责任,对公司的运营发展造成严重的危险。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顾小东律师,手机:025-84110110
@顾小东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现专注于经济合同、刑事犯罪、法律顾问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熟悉公司、企事...More>>
·办理土地使用证流程是怎样的?
办理土地使用证流程是怎样的?不管是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还是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都需要到国土部门办理土地使用证,只有办理了土地使用......
·年南通最新房屋拆迁补偿标准
年南通最新房屋拆迁补偿标准一、南通最新房屋拆迁补偿标准房屋拆迁补偿标准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有所差异,可以登录当地政府网站进行查询。......
·19合伙企业解散的情形都有哪些?
19合伙企业解散的情形都有哪些一、合伙企业解散的情形都有哪些合伙企业经营困难或者是期限届满等情形出现都可能导致解散企业。根据法律规定合伙企......
·小孩打架怎么处理才是最好的
我国从孔子时代开始一直在倡导以“礼”为先,教导我们时时刻刻做任何事都需要将礼仪放在首位,但是小孩子们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可能对很多道理都不懂......
·夫妻一方贷款债务谁负责?
夫妻一方贷款债务谁负责?只要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先不管是不是一方签名和协商一致对外借款,只在下列情况下一方承担。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欠的共......
·怎样认定遗嘱的效力
怎样认定遗嘱的效力继承法》第二十条规定,遗嘱人可以撤销、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自书、代书、录音......
·遗弃罪的追诉标准是什么?
父母对孩子负有法定的抚养义务,这不仅有道德方面的约束,法律上也是做了明文规定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却总能看到年轻父母将有残疾的子女遗弃的报道。......
·行政诉讼原判决超出诉讼请求一般会怎么处理?
行政诉讼原判决超出诉讼请求一般会怎么处理?一、行政诉讼原判决超出诉讼请求一般会怎么处理?1、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00条第11项的规定,原判决、......
·怎么样才算是侵害公司名誉权
怎么样才算是侵害公司名誉权(一)如何认定侵犯法人名誉权,最高人民法院在相关司法解释中对此作了进一步的细化规定,如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
·独生子女是不是应该继承父母的财产
独生子女是不是应该继承父母的财产一、独生子女是不是应该继承父母的财产?独生子女可以继承父母的财产,但子女不是唯一的继承人。《民法典》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