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没见过要抚养费怎么办?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七条 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对方不支付抚养费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如何起诉孩子的抚养费
1、以孩子的名义写一份起诉状,内容是找孩子的父亲(或母亲)要抚养费
2、交到孩子父亲居住地法院,缴纳立案费20元左右
3、然后等待开庭审理
4、开庭前准备好证据,离婚协议书或判决书
5、如果您准备请律师,最好在一开始就去找律师咨询。
抚养费依据:
抚养费的标准一般按月工资收入的20~30%比例给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7条规定: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
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有特殊情况的,可适当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8条规定:抚育费应定期给付,有条件的可一次性给付。
第9条规定:对一方无经济收入或者下落不明的,可用其财物折抵子女抚育费。
根据以上规定,抚养费的支付方式一般是按月支付,按月打入孩子抚养费的专用账户或在探视孩子时支付。实践中,很多当事人都要求对方一次性支付抚养费,因为这样一来省去要钱的麻烦,二来可以折抵给付对方房款。但是,是否采用一次性的支付方式,法院要看对方的实际支付能力,以及对方当事人的态度。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不同意一次性支付的,法院不会判令其一次性支付。
抚养费不单指生活费,《婚姻法》解释(一)第21条明确规定:“抚养费”包括三项,即生活费、教育费和医疗费。所以,在离婚时,除生活费外,要充分考虑教育费和医疗费,在抚养费的标准(20~30%比例)范围内争取较高的比例。
离婚之后出现纠纷最多的就是孩子的抚养费的支付问题,孩子的抚养费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正常生活以及教育,因此抚养费对于抚养者来说十分重要,如果一方故意拖欠不给付抚养费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进行起诉,法院会按照相关规定强制性要求给付抚养费。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顾小东律师,手机:025-84110110
@顾小东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现专注于经济合同、刑事犯罪、法律顾问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熟悉公司、企事...More>>
·什么是直接言词证据
什么是直接言词证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经常会问到什么是直接言词证据,直接言词证据有哪些特点,对于这种法律问题作为一名我们的我则有责任和......
·是否要收取刑事案件打官司费用
是否要收取刑事案件打官司费用打官司聘请律师能最大限度的保障委托人的合法权益,但律师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况且,刑事案件与民事案件不同,自然......
·按揭房离婚如何分割
?
按揭房离婚如何分割?一、按揭房离婚如何分割1、婚前一方按揭的,离婚时,通常归持证这一方所以,对于婚后共同还贷的本金和增值,作为共同财产,核......
·犯罪分子自首后会被拘留吗?
犯罪分子自首后会被拘留吗《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条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一)正在......
·挪用资金罪处罚标准是怎样的
挪用资金罪处罚标准是怎样的犯有挪用资金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1、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
·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办法是否有效?
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办法是否有效?一、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办法是否有效?有效的;第一条为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
·企业或个人行贿判刑吗?
一、企业或个人行贿判刑吗?根据《刑法》第三百九十条对犯行贿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重的,或者......
·收购算企业合并吗
不算,收购是指一个公司通过产权交易取得其他公司一定程度的控制权,以实现一定经济目标的经济行为。并购是指两家或者更多的独立企业,公司合并组成一......
·一、劳动合同续签期限规定是什么?
一、劳动合同续签期限规定是什么?劳动合同到期的用人单位最迟应在劳动合同到期后的一个月内与员工续签劳动合同,如果超过一个月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
·起外号侵犯了哪些权利?
起外号侵犯了哪些权利?侵犯了公民的名誉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第101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