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开庭如何争取缓刑?
争取缓刑,就要有证据证明自己符合缓刑的条件。
《刑法》
第七十二条 【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第七十三条 【考验期限】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
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第七十四条 【累犯不适用缓刑】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缓刑的适用范围是怎样的
缓刑是指由于犯罪分子具有良好的认罪态度,审判长在综合考虑的情况下,给予其一定的考验期,暂时中止对犯罪分子的刑罚的一种制度。如果要想在法庭上争取缓刑,首先就要明白自己是否符合缓刑的适用条件。
1、适用缓刑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适用缓刑必须是确有悔改表现,不关押也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犯罪分子。
3、累犯不能适用缓刑。
根据《刑法》第72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其他规定
我国刑法除规定了一般缓刑制度外,还规定了特殊缓刑制度 ,即战时缓刑制度。我国刑法典449条规定的战时缓刑制度,是对我国刑法中一般缓刑制度的重要补充,它与一般缓刑制度共同构成了我国刑法中缓刑制度的整体。根据该条规定“对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没有现实危险宣告缓刑的犯罪军人,允许其戴罪立功,确有立功表现时,可以撤销原判刑罚,不以犯罪论处。“战时缓刑与一般缓刑的适用条件、适用方法和法律后果均有所不同。
综合上面所说的,缓刑对于每一个犯人来说都是特别期望的,但是缓刑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才可以申请缓刑,因此,对于犯罪人员一定要找出可关的证据来证明来争取缓刑,但是在缓刑期间也是要按照当地部门的规定好好的改教,遵守纪法好好的做事,才是自己要做的。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顾小东律师,手机:025-84110110
@顾小东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现专注于经济合同、刑事犯罪、法律顾问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熟悉公司、企事...More>>
·根据法律规定肖像权侵权如何处理?
肖像权侵权如何处理?肖像权侵权的处理方式是私底下找到侵权人员进行协商,或者直接去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根据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
·车祸误工费起诉可以吗?
车祸误工费起诉可以吗?我们可以在赔偿的项目中增加这项赔偿,但是法院不会支持,只有营运的车辆可以获得误工费。二、误工费的计算依据误工费是经......
·河南省非法集资2023的处罚是什么?
河南省在近些年来出现了许多令人诧异的巨额非法集资形式案件并且让许多河南市民遭受了难以承受的损失,国家对此也采取了相应的介入并且对那些已经查知......
·房屋拆迁补偿是按人口计算吗?
房屋拆迁补偿是按人口计算吗?一、房屋拆迁补偿是按人口计算吗?房屋拆迁补偿,是按照人口和住房面积一起综合考虑计算的。拆建单位依照规定标准向被......
·团伙作案有人上诉我要怎么办
按照法院的审判结果服刑。根据上诉不加刑原则,如果控方没有异议,共同犯罪案件中,一个被告上诉,二审法院对所有的被告都不能加重刑罚。不加重的含义......
·没签合同辞职随时离职合理吗?
没签合同辞职随时离职合理吗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为不定期劳动关系,劳动者可以随时终止劳动关系。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
·变更合同主体申请第三方协议怎么写
变更合同主体申请第三方协议怎么写在法制观念日渐深入人心的今天,人们常常通过签订合同来达成协议。自然也就会有需要更改合同的情况出现,今天我们将......
·构成引诱卖淫罪既遂怎么处罚?
构成引诱卖淫罪既遂怎么处罚?构成引诱卖淫罪既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引诱不......
·追究拒执罪申请书包括什么内容?
国家法律规定的某些自诉案件中,是受害人可以进行书写刑事自诉书,向法院申请和要求对被告人进行刑事责任的追究。通过书面申请,控诉案件原由以及诉讼......
·一、交通事故伤残鉴定要注意什么?
一、交通事故伤残鉴定要注意什么?1、当事人应与鉴定人员积极配合,主动提供相关的伤情资料、物证和检材,如实接受鉴定人员的询问、调查和检验。2、在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