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资罪从犯怎么量刑?
《刑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刑法》第176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犯罪构成要件
(一)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这里要特别强调法律拟制人格主体——单位,否则,我们将无法对司法实践中大量存在的单位(既可以是一个单位单独实施,也可以是单位与自然人、单位与单位共同实施)实施的非法集资行为通过《刑法》来规范。
(二)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当事人明知自己的非法集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在单位进行非法集资的情况下,这种故意体现为单位的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以单位的名义为单位的利益故意追求特定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发生。单位犯罪故意是单位成员的共同认识和意志,严格区别于单位成员个人的认识和意志。
(三)犯罪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秩序。非法集资在形式上表现为一种资本的运作过程,即以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证券或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将不特定对象的资金集中起来,使他们成为形式上的投资者(股东、债权人),往往是人数众多,涉案金额大,严重破坏国家金融管理秩序。因此,我们建议将非法集资罪列入《刑法》第三章第四节的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以确立其在整个《刑法》体系中的应有地位。
(四)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未依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的集资行为。主要是以非法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证券或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募集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及其他方式向出资人还本付息或给予其他回报。
在非法集资案件中,由于往往是组织或者公司进行团伙作案的话,在判决上是按照统一标准进行相关的判刑,但是如果真的只是从犯的话,法官会以主犯的量刑未标准,对从犯的处罚不会像主犯那么严重,根据具体案件进行量刑。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顾小东律师,手机:025-84110110
@顾小东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现专注于经济合同、刑事犯罪、法律顾问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熟悉公司、企事...More>>
·离婚房产变更费用多少费用?
离婚对于现在的社会来说,已经变成一件不在令人惊讶的事情,民政局每天接收的办理离婚的案子比结婚的还要多,而关于离婚所产生的一系列法律问题也越来......
·深圳注册商标流程
深圳注册商标流程现在,许多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都会选择创业,自己开一间公司,那么创业就需要注册商标,为了让您了解,商标注册流程,我们已深圳......
·关于挪用资金罪如何立案?
关于挪用资金罪如何立案?可以直接向公安机关报案,并由法院判决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规定,挪用资金罪,是公司、企业或者其......
·犯罪嫌疑人没抢到钱算不算犯罪既遂
犯罪嫌疑人没抢到钱算不算犯罪既遂?犯罪嫌疑人没抢到钱也算是犯罪既遂,抢劫罪不是结果犯。关于抢劫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分标准,是法学界和司法实践中争论......
·最新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征地补偿标准
最新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征地补偿标准 根据《山西省实施办法》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实施全省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的通知》(晋政发[2013]22号)文......
·合伙企业解散时财产清偿的顺序
合伙企业解散时财产清偿的顺序一般情况下,在合伙企业解散时,应该按照《企业合伙法》等法律规定进行清算,在合伙企业清算后,所得出的合伙企业财产在......
·一、道路交通事故伤残鉴定时间的规定是怎样的?
一、道路交通事故伤残鉴定时间的规定是怎样的?道路交通事故伤残鉴定时间一般是受伤后的三个月内,在交通事故中因为受伤导致残疾的,肯定要去医院进行治......
·私募基金可以炒股吗
私募基金可以炒股吗?一、私募基金可以炒股吗?私募基金可以用于投资股票,目前而言,私募基金可以投资于中国证券市场上的股票、债券、封闭式基金、......
·别人装修欠钱不还怎么办
别人装修欠钱不还怎么办法院会采取措施查询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以查明被执行人是否有隐瞒的财产情况,实在没有钱的,需要中止执行。如果有钱不还会强制......
·企业借款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吗
企业借款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吗?资金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转的前提,但是很多时候为了扩大生产或者其他需要,企业经常面临着资金压力,需要对外签订......
·在女职工怀孕期间能减工资吗
在女职工怀孕期间能减工资吗?女职工怀孕期间不能减工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九条: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