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商标抢注应该怎么办
一、扬州商标抢注应该怎么办
首先,明确对方是否为“恶意抢注”,若确定为恶意抢注,在还未抢注成功时可以在对方注册商标的初审公告期3个月内提出异议,并提交自己企业公司使用商标的证据. 若已被恶意抢注成功,可以提出无效申请,撤销申请和司法起诉,同时也可以私下解决。
(一)明确对方是否为“恶意抢注”
1、申请人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比如:想要高价卖给你;
2、申请人采取了不正当手段,比如:明知是你使用的商标,还故意抢注;
3、已被抢注成功;
只有符合以上条件才能被定义成“恶意抢注”,我国《商标法》规定,申请商标注册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
商标被恶意抢注应对方法
根据商标法的规定,如果商标被抢注了,你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恶意抢注的解决办法
1.商标在注册过程中
①提出异议:在他人抢先申请注册公司商标的时候,可以在对方注册商标的初审公告期3个月内提出异议,并提交自己企业公司使用商标的证据.
2.商标已被抢先注册
①无效申请:据《商标法》第45条相关规定,如果对方恶意抢注了商标,作为在先权利人可以在商标注册之日起五年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宣告商标无效.如果是驰名商标的话,就不受时间的约束.
②撤销申请:如果他人恶意抢注后三年未使用商标,可以向商标局提出撤销商标的申请.
③司法起诉:可以去法庭向恶意抢注者提出法律诉讼.
④私下协商:提出异议的情况是要在商标比较出名的情况下才会比较容易成功,而如果商标价值对公司很重要,就只能先协商购买转让了
最后,当事人在向商标局或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异议或撤销的时候,必须提供真实有效的证据,证明这商标你最先使用,提交的资料应当符合国家商标局的规定。
1、拥有该商标设计的版权;
2、该商标已经用于企业名称、字号。指已经登记、使用并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名称受法律保护;
3、在先著作权。公民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受法律保护的著作权;
4、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权;
可以拿出你的工商登记资料,在时间上证明;就知名度来说,企业的宣传资料、使用时间、经营业绩和规模都可以作为证据。
大家在公司发展的初期最好提前先把商标注册号,并且获得商标的专利,那样就避免在公司有起色之后他人恶意抢注商标的,当然如果发现他人抢注商标可以申诉维权,商标局调查清楚过后是可以要求对方停用所抢注的商标的。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顾小东律师,手机:025-84110110
@顾小东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现专注于经济合同、刑事犯罪、法律顾问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熟悉公司、企事...More>>
·死者的退休金是遗产吗?
死者的退休金是遗产吗?养老金包括在遗产的范围内,因此养老金是可以继承的。如果养老保险合同中指定受益人的,由受益人取得养老保险金;如果合同中没有......
·企业可以辞退工伤员工吗
企业可以辞退工伤员工吗?企业不可以辞退工伤员工,《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
·规培结束后被辞退能拿赔偿金吗?
规培结束后被辞退能拿赔偿金吗?一、规培结束后被辞退能拿赔偿金吗?如果员工提前一个月(试用期提前三天)书面向单位申请离职,或者与单位协商经过单......
·国家赔偿后的处理方式有哪些?
国家赔偿后当事人如何作为,或者误判者如何处理,这也是一些人思考的问题。许多人认为国家赔偿后只限于赔偿金的支付,但是国家赔偿后仍然有许多程序和......
·公司股票和公司债券的区别是什么?
公司股票和公司债券的区别是什么?一、公司股票和公司债券的区别是什么?1、收益稳定性不同从收益方面看,债券在购买之前,利率已定,到期就可以获......
·笔迹鉴定原件在被告那里怎么办?
笔迹鉴定原件在被告那里怎么办?可以向司法机关提出申请,要求协商被告提供相关原件。笔迹鉴定,是对人通过书写活动形成的字迹进行的鉴认、识别活动。人......
·缓刑期满发现漏罪怎么办?
缓刑的考验期需要根据所判主刑的刑期确定,当然,这也是有期限的,对于缓刑人员来讲在考验期内需要遵守相关的规定,如果在缓刑考验期内发现漏罪的话,......
·免除处罚情节具体包括哪些
法官在对犯罪分子进行处罚之前,需要充分考虑实际的犯罪情况,在具有从轻、减轻甚至免除处罚情节的时候,这些都是会影响到最终的量刑的。那具体来说,......
·资本运作并购重组
律师在兼并收购,破产重组方面的作用:第一个方面是在交易的模式、交易方案的设计这个过程,根据不同的交易主体和交易性质的不同,具体的操作方......
·车辆损失鉴定的步骤是怎样的
车辆损失鉴定的步骤是怎样的一、车辆损失鉴定的步骤是怎样的发生后的车辆损失鉴定应该按照下面步骤办理:(一)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和物品,由公安机......
·依据
依据用人单位拒绝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后将劳动者辞退的,应当赔偿劳动者经济补偿金,若属于违法辞退,则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赔偿金。法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