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实行阶段中的犯罪中止有哪些特征?
一、犯罪实行阶段中的犯罪中止有哪些特征?
犯罪实行阶段的中止的特征如下:
(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首先,行为人明确认识到自己能够继续犯罪或实现犯罪结果;其次,中止行为的实施是行为人自动作出的选择;再次,中止犯罪的决意必须是完全的、无条件的、彻底的,不是部分的、有条件的或暂时的。中止犯罪的主观原因,有的是惧怕受到刑罚的惩罚;有的是由于他人的劝说而改变了原来的犯罪意图;有的是良心发现,幡然悔悟,改变了自己的犯罪意图;有的则出于对被害人的怜悯,转而防止犯罪结果的出现。犯罪中止的主观原因,不影响犯罪中止的成立。
(二)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
第一,中止行为是停止犯罪的行为,是使正在进行的犯罪中断的行为。
第二,中止行为既可以作为的形式实施,也可以不作为的形式实施。
第三,中止行为以不发生犯罪结果为成立条件,但这种结果,是行为人主观追求的和行为所必然导致的结果。
(三)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这里的犯罪过程,包括预备犯罪的过程、实行犯罪的过程与犯罪结果发生的过程。不在这些过程之内实施的行为,不属于犯罪中止行为。
(四)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
二、犯罪时发生的种类有哪些?
(一)根据其发生的时空范围,可分为预备中止、未实行终了的中止以及实行终了的中止。
1、预备中止
即发生在预备阶段的中止,如为杀人买刀后中止。
2、未实行终了的中止
即发生在行为尚未实行终了时的中止,如强奸行为人基于被害人的说服而停止犯罪。
3、实行终了的中止
即发生在犯罪行为实行终了的中止。如投毒杀人等。
(二)根据行为人是否以积极的行为中止自己的犯罪行为,可分为消极中止和积极中止。
1、消极中止
消极中止是自动的放弃犯罪。
2、积极中止
积极中止是行为已经实行终了但结果尚未发生的情况下,有效的防止结果的发生的中止。
综合上面所说的,犯罪实行的阶段如果存在中止的行为,一般就会被认定为中止犯罪,但对于中止犯的认定一定要符合法律所规定的条件才可以实施,所以,在处理的时候就会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办理,对于中止犯一般在判决的时候都会减轻相应的刑法。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顾小东律师,手机:025-84110110
@顾小东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现专注于经济合同、刑事犯罪、法律顾问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熟悉公司、企事...More>>
·我国海外并购风险有哪些?
我国海外并购风险有哪些?我国海外并购风险面对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机遇,中国企业在并购行为中需要谨慎,要全面分析机遇背后的风险,以防陷入“并购......
·商标无效公告后注册需要多长时间以后
商标无效公告后注册需要多长时间以后?1、商标无效一年后才能申请注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38条注册商标有效期满,需要继续使用的,应当在期满......
·留置权的抵消条件
留置权的抵消条件留置权,用简单的话来讲就是负债的人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还债,用与负债金额相等的物品来做抵押。在除了还清债务的条件下留置权可以抵......
·批捕书是给当事人自己吗?
一、批捕书是给当事人自己吗?是,会在二十四小时内发放。逮捕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实施妨碍刑事诉讼......
·依法被监视居住要不要通知家属
依法被监视居住需要通知家属吗按法律规定,只有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除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当在执行监视居住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监视居住人的家属......
·海外并购基金融资方式有哪些?
海外并购基金融资方式有哪些?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企事业单位已不满足于国内现状,纷纷皆漂洋过海,走出国门,开创国人事业的新天地。那么......
·民间借贷中 诉讼时效过了后,是否还可以再起诉?
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
·到法院打官司需要的证据有哪些
到法院打官司需要的证据有哪些一、到法院打官司需要的证据有哪些要想打好债务纠纷官司,在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时,必须提供下列证据:(一)原告(债......
·一、驾驶员酒后挪车算不算醉驾?
一、驾驶员酒后挪车算不算醉驾?不算,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二)(试行)》公布,针对八种常见犯罪的量刑出台指导意见。其中......
·剐蹭肇事逃逸时间限定是否有规定
剐蹭肇事逃逸时间限定是否有规定?剐蹭肇事逃逸时间限定是没有规定的,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主要包括八种情形: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
·在我国单位不签劳动合同赔偿多少
为了使我国的劳动合同法得到贯彻落实,避免用人单位单方面不和员工签订合同,国家其实是明确要求单位必须要在建立劳动关系以后一个月之内,和员工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