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遗嘱有效期是多长时间?
一、怎样的遗嘱有效期是多长时间?
自书遗嘱以及委托他人代为书写的遗嘱,有效期都是永久性的。遗嘱公证是指公民生前对自己的财产作出安排,并经国家公证机关公证,于死亡时立即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行为。
遗嘱公证,是指公证机关对遗嘱人立遗嘱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给以证明。它要求遗嘱人必须在公证员面前订立遗嘱,然后由公证员对遗嘱的内容和遗嘱人的签名给以证明。经过公证的遗嘱,有如下好处:
(一)遗嘱的内容和形式都符合法律规定,所立遗嘱有效。
(二)遗嘱内容不易被篡改和伪造。
(三)有利于保证遗嘱效力的实现,保护遗嘱人和遗嘱受益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因遗嘱引起的继承纠纷的发生。
经过公证的遗嘱,如果没有新的公证遗嘱推翻此遗嘱,是一直有效的。
遗嘱经过公证,在我们国家也就是对立遗嘱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作出必要性的公正说明。
二、遗嘱公证收费规定是怎么样的?
从《关于调整公证服务收费标准的通知》中的规定来看,证明财产继承,赠与和遗赠,按受益额的2%收取,最低收取200元。
另外,对公证服务收费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物价部门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在上下不超过10%的幅度内,确定本地区实施的具体收费标准,并报国家计委和司法部备案。
下面以山东省遗嘱公证费收费标准进行举例介绍:按照《山东省公证服务收费标准》中的规定来看,
1、遗嘱
在公证机构办公场所内办理遗嘱公证的,每件1000-2000元;在公证机构办公场所外办理遗嘱公证的,每件2000-4000元。以上费用包含录音、录像、拍照和刻录光盘的费用。
2、继承、赠与、遗赠
10万元(含)以下部分,收取比例为1.2%,不足300元的,按300元收取;
10万元至20万元(含)部分,收取1%;
20万元至50万元(含)部分,收取0.75%;
50万元至100万元(含)部分,收取0.5%;
100万元至200万元(含)部分,收取0.45%;
200万元至500万元(含)部分,收取0.4%;
500万元至1000万元(含)部分,收取0.35%;
1000万元以上部分,收取0.1%。
3、用于继承的亲属关系证明
当事人申请出具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亲属关系证明的,按照第六条“继承、赠与、遗赠”标准减半收取,不足300元的,按300元收取。遗产数额不明的,协商收费。
注意:上述山东省遗嘱公证收费标准,自2017年9月 1 日起执行,有效期至2022年8月31日。
现实生活当中订立遗嘱当事人肯定是希望能够按照遗嘱当中所确定的具体的内容来进行执行。一般情况下订立遗嘱,大家都想要清楚的了解一下具体的时间方面的规定。只要是属于合法有效的,那么就是永久性的。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顾小东律师,手机:025-84110110
@顾小东律师简介:男,法学学士,副主任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具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现专注于经济合同、刑事犯罪、法律顾问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熟悉公司、企事...More>>
·撤销处分需符合哪些条件
行政行为撤销的条件:(1)行政行为合法要件缺损。合法的行政行为具备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三要素,任何行政行为如缺损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要件......
·公司法183条全文内容是有哪些?
公司法183条全文内容是有哪些?第一百八十三条公司因本法第一百八十一条第(一)项、第(二)项、第(四)项、第(五)项规定而解散的,应当在解散事由出现之......
·私募基金资金法律风险有哪些
私募基金资金法律风险有哪些私募基金股权投资相对于公积金股权投资的范围要窄一些,而且私募基金投资自己也比较高,但是私募基金的丰厚利益那是相当可......
·海关如何实施验证稽查
海关如何实施验证稽查为了保证验证稽查的质量和效果,严格、统一的验证稽查作业规范显得至关重要。根据海关相关制度规定,稽查组实施验证稽查要严格......
·不用电审的网贷靠谱吗?
不用电审的网贷靠谱吗?一、电审的主要内容电审内容:主要是贷后检查。银行对借款人执行借款合同情况及借款人经营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和检查。贷款程......
·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的区别有哪些
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的区别有哪些在法律上相同的词有很大的区别,对于赔偿和补偿我们很多人多会认为词义很相近,那么对于行政赔偿行政补偿,仅仅一个字的......
·丈夫送给情人的财物是否可以要回
在现代社会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婚姻的一方有外遇,并且为了哄情人高兴而将属于夫妻共同的财产赠与给她。那么,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丈夫送给情......
·看守所拘留十五天能否探视
看守所拘留十五天能否探视治安行政、司法拘留,根据《治安拘留所管理办法》,家属可以探视。刑事拘留,家属不能探视,但是,如果有重要的民事行为,经......
·怎样通过法律途径追讨债务
怎样通过法律途径追讨债务申请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人民法院判决后,欠债人仍不偿还借款,你即可以申请法院执行,法院可以依法采取以......